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試,試探、考驗。原指故意從事違反法令的事情,以考驗為政者執行律令的能力與決心,後專指某人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語出《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 △「知法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從事。如:「搞砸」、「搞好」、「搞社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齊同、相當。《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皆以終制從事」句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德儕先皇,功侔太古。」《紅樓夢》第七八回:「生儕蘭蕙,死轄芙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供客人飲食娛樂或從事某些工作的場所、商店。如:「餐館」、「酒館」、「茶館」、「照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例]農民、漁民、牧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事某種事情或擅長某種技藝的人。如:「水手」、「選手」、「國手」、「高手」。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三思而行,深思熟慮反義:心血來潮,不假思索,草率從事,鼠目寸光,輕舉妄動辨似: 「深謀遠慮」及「深思熟慮」都有思考深入的意思。 「深謀遠慮」側重於計畫周密,慮事深遠;「深思熟慮」側重於慎重而仔細地考慮。 深謀遠慮 深思熟慮 辨似例句 ○ ㄨ 早在生化科技剛起步時,本公司就~,設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 ㄨ ○ 他會作出這個決定,是經過~的。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如:「這樣做不是名不副實,徒惹是非嗎?」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也作「名不符實」、「名不當實」。
一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觸即發」典源作「觸而即發」。指一經觸動而立即有所感發或反應,多用於感情方面。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自稱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東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幾年,罷官還鄉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他以前認識一位前輩朋友張龍明。張氏曾私下託付他,將畢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傳世下去。二十幾年來,他謹記於心。後來,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閑居集.原性堂記》中記載:他有一間本來名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來訪的客人問他,為何不改稱「原性」?李開先一聽,有感於和張龍湖的往事,於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說他改屋名是本來內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觸動而發,不知客人為何...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記載,漢文帝時,賈誼見到人民紛紛棄農從商,擔心將來造成糧食不足的問題,於是向文帝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鼓勵人民從事農耕,使每個人都能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讓那些從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蕩不務正業的人從事耕種,這麼一來就會有充足的存糧,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富強安寧,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生活在危懼之中。漢文帝聽取賈誼的建議,就開闢籍田親自耕種,勸導人民務農。「自食其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