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獵心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思想家程顥在十六、七歲時,非常喜歡打獵,常常到郊外從事這樣的活動,享受在田野中追逐獵物的快樂。但隨著年紀增長,加上忙著求學作官,能像年輕時外出打獵的時間越來越少,便以為自己對這項活動不再感到興趣了。但他的老師周敦頤卻說:「要改掉舊習談何容易?現在你只是將這個喜好隱藏起來,等哪天又有機會接觸到,你就會像從前一樣喜歡它了。」果真在十二年後,程顥有天在回家的路上,看見有人在打獵,不禁勾起他的回憶,想起從前打獵的快樂,一時不禁技癢,也想下去試試。〈周子遺事〉裡就記載了這件事,說程顥「在田閒見獵者,不覺有喜心」,後來「見獵心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舊習難忘,看見有人在做自己所愛好的事情,便...
見異思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管子.小匡》篇中,記載了春秋時,齊桓公問丞相管仲說:「要怎樣才能讓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業?」管仲回答說:「士、農、工、商這四種身分的人不可以雜處而居,不然就會混亂,無法各司其職。所以聖王的時代,士都住在環境清淨的地方、農民一定住在田野鄉間、從事勞動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經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場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麼從早到晚、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義、孝、敬、愛、悌等處世原則,他們的心就可以安定下來,不會受到別的事物干擾而改變他們的意志。後來「見異思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見異物而遷焉」演變而出,比喻意志不堅定。
捨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人民不務農業而從事工、商。#語本《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後用「捨本逐末」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 △「舍本治末」、「捨本就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國語.齊語》:「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十二月田事告一段落時,由官方來舉行祭祀農神以及有助於農事的其他事物。祭祀的對象有八:除了最早教人民從事農耕的神農氏、帝堯的農師后稷,還有當時的農官、農官在田間的處所,另外還包括了貓和老虎,因為牠們會吃掉破壞農作物的田鼠與野豬,另外還有與農事密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後來「仁至義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他人盡最大的努力關懷照顧。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注解〕 (1) 洛陽: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 (2) 豐沛:沛縣豐邑,位於今江蘇省西北,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 (3) 揚鑣:揚起馬銜,比喻驅馬前進。鑣,馬口中所含的鐵環。鑣,音ㄅ|ㄠ。〔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列傳.河間公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努力從事。《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三思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冒昧從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從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筆如有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齊分享、從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難。」《孫子.謀攻》:「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