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40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理學中的哲學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中至少存在著兩個哲學問題:一是人性問題,一是科學的哲學問題。這兩個問題幾乎牽涉到物理、生物、社會和人文等各種學科統合起來的知識。
  對人性問題的探討,即在哲學領域中,便有不同的觀點。以其中的兩個主要派別說,一是視人為機械,從自然科學的觀點看,出現了「決定論」(Deterministicism),認為人類本是天生如此。一是視人為「存有」,從人文的觀點出發,承認人有自由意志,即是人有獨立自作主宰的性質。兩種相反的看法,使得哲學觀點中,區分出人文心理學和科學心理學之別。此種區別使得對心理病患的治療,應視之為「物體」而用處理機械的方法;抑或視之為心靈主體,顧及其獨特的個性,難做武...
成人可塑性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 1882~1963)主張應該建立「成人可塑性心理學」;他在祝賀其好友波伊勒(Theoder Bäuerle)七十歲生日時,提出〔論成人可塑性心理學〕(Zur Psychologie der Bildsamkeit der Erwachsenen, On Psychology of Adult Plasticity, 1954)論文,主張成人仍有可塑性,還可以學習。因為斯普朗格見到很多成年人不再努力學習,或誤認為沒有可塑性,不能學習,因而提倡建立成人可塑性心理學,來矯正一般人的錯誤觀念。
  成人可塑性心理學的前提,認為成人本質...
[教育心理學期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心理學期刊]創刊於一九一○年。最初在構想出版該學術刊物時,主要是想藉由此刊使心理學的科學和教學的藝術能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希望讓受過實驗室嚴謹訓練的心理學家能和對教學問題感興趣的教育者透過此刊物而有所交集。編輯者希望心理學者的研究結果對於解決教學上的問題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也希望有關教育心理的問題能引起學者們廣泛的討論。這本期刊被定位成像票據交換所一樣,讓所有關心教育心理問題的人可以彼此交換消息。
  基於上述的目的,教育心理學被廣義的解釋為包含所有有關教育的心理生活的研究。因此,教育心理學不只包括了感覺、本能、注意、習慣等的心理學,而且學習的方法與效能、概念的過程也都是教...
心理學百科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百科全書]係由Raymond J. Corsini主編,於1984年由John Wiley & Sons, Inc.出版,編輯主旨是以一般人可閱讀的程度為考量,可當做教科書使用,以便深入研究心理學的所有範疇,或只是找尋一個普通心理學名詞,即依使用者的不同,皆可滿足其不同的需求。
  全書共分4冊,第1至3冊為正文,第4冊為總參考書目及索引,現將其內容與編排分述如下:
  (一)款目:分為主題款目(Subject Entries)與人名款目(Personal Entries);前者係參考[Thesaurus of Psychology Index Terms]和[...
後現代論與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論是二十世紀後半期的產物,於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出現於美國,一九七○年代見於法國,至一九八○年後遍及許多地域。此種說法見於建築、文學批評和社會學等著作,特徵是失去對客觀世界的信念,增加了對正當或合法的過度懷疑。認為並無普遍的正當性,也沒有建立普遍客觀實在的基礎;主張以地域網路、社會和語言建構通觀的實在,從實行來驗證知識的效度。
  所謂後現代即是不復相信知識和科學研究能促成進步,不重視整體而推崇分散(decentralization),強調地域的差別,並倡導變化;從致力於機械和金屬產品變成資訊工業;從重視生產改為提倡消費,並以消費量衡量經濟。趨向粗俗的建築和藝術品,愛好搖...
精神科學的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文化學派學者把心理學看成是精神科學的基礎,文化科學也一部分用心理學來解釋,所以心理學在精神科學的意義裡 ,視為「精神科學的心理學」。這種「精神科學的心理學」的性質為:
  1. 文化心理學(Kulturpsychologie, Cultural Psychology)是一種透過文化而形成和具有文化形成的心理學,在於以心理學的方法了解不同的文化。
  2. 了解心理學(Verstehende Psychologie,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在客觀有效的認識形式內,了解人的精神的綜合關係,尤其了解精神內涵所代表的意義。
  3. ...
舞蹈心理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在治療中,治療師運用自己和病人在身體動作上的互動做為達到其治療目標的主要方法。就像話語是口語心理治療的媒介一樣,動作是舞蹈心理治療的媒介。治療師和病人在身體動作的對話(a movement dialogue)中創造了一個治療的過程。
  舞蹈心理治療的發展源自於一九三○年代在舞蹈及治療領域中的發展。在舞蹈的領域中,鄧肯(Isadora Duncan)在揚棄古典芭蕾的結構所創立的現代舞中,賦予舞蹈情緒的內涵,並且體現舞蹈為追尋創造性溝通的形式。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心理衛生界面對如何協助退役軍人由戰爭經驗中復健,傳統心理分析之一對一的治療形式無法回...
描述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述心理學」(或稱敘述心理學)之名至今尚未完全確定,依現行的涵義,為「心理經驗必須如所經歷的一般,來做明白的描述。」現象學將經驗的領域提升到內在知覺,同樣可以描述,而注重解釋的方法與品質,成為方法論的一派。
  描述心理學原自德人布倫塔諾(F. Brentano, 1838~1917)與狄爾泰(W. Dilthey, 1833~1911),引起此後心理學之質的分析和描述。布氏在其[經驗立場的心理學](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 1874)談及描述心理學,有別於「發生心理學」(Genetic Psychology),因描述心理...
政治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心理學是研究政治過程中個人各方面狀況的學科,包含的主題有:(1)技術的研究:施展影響力的情緒平均值、思想灌輸的形式、公民認知學習的規則、政治決定之社會化方法與過程等;(2)政治行為齊一性的詮釋:例如選舉行為中因動機的同質或異質性,而有不同的投票趨向;(3)政治名流基本人格及政治系統模式的解析:尤其是從新學、傳記的、預示學的層面,以及權威性人格的探討;(4)對所有政治參與者的啟發與教化;(5)是一門應用的科學:作為知識的工具性政治運用的引導。
  政治心理學源自文化人類學對文化與人格的關係研究。尤其是在早期「文化與人格」的研究中,解析優勢文化的自我保存及穩定的層面。例如兒童會受...
心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主義是以心理學觀點或心理因素作為最高規準來解釋哲學問題,是認識論問題的一股哲學思潮。這股思潮深受自然科學蓬勃發展的影響,想用心理學觀點研討邏輯及知識理論問題。影響一個判斷所依據的心理原因即視為真埋標準;也就是說凡是依照心理規律所發生的「正常」思想即合乎真理。依照這種說法,二加二之所以是四,也是因為心理規律不允許作別的想法所致。
  由於對標準的不同看法,心理主義可分為好幾種:
1.人類學主義(anthropologism):認為人類的固有特性即真理標準;由於人性相同,因此所有人只有一種共同真理標準。2.相對主義:典型心理主義,認為不同的思想典型必然會導致不同的宇宙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