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力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力心理學是心理學中的一派主張,一改過去視心理為靜止狀態的觀點,強調心理生活中的基本能量,是人格和行為的動力,認為心理有變化、流動,以至多變的情形。
  從佛洛依德(S. Freud, 1856~1939)的心理分析學說開始,認為下意識是一種能夠活動的狀況,可經醫療而重新浮現;到深層心理學觀察表面現象後,隱在深層的心理狀況之影響力,都在重視「動」的可能性。
  持這派觀點者為數頗多,幾乎不勝枚舉。較著名者如麥獨孤(W. McDougall, 1871~1938)於一九○八年出版之〔社會心理學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教師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下半期,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 Wundt, 1832~1920)於一八七九年在萊比錫大學設置心理實驗室,此後心理學開始脫離哲學領域,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現代心理學朝著科學研究發展,且逐漸針對不同的行業而建立心理學分支,且更精細的依該行業的從業人員或相關人員的特質而展開研究,成為另一分支。在教育心理學中,依據對象,發展出兒童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或發展心理學,並從而出現了教師心理學。
  教師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衛生的概念類似,但後者著重於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各項因素,及教師心理困擾的各種狀況。前者則是將教師視為一個平常人,探討其各種心理狀態對教育專業表現,及對學生之學習成效的...
健康的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康的心理目錄1 一、內容2 二、實施方法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內容1.心理需求---滿足幼兒下列葛種心理需求:(1)安全感。(2)好奇和冒險。(3)被愛與同情。(4)自尊和自信。(5)獨立和表現。(6)成功和讚賞。(7)公正和合理。(8)其他。2.社會行為與生活態度---培養下列良好的社會行回和健康的生活態度:(1)互助合作。(2)愛惜公物。(3)守秩序。(4)尊重他...
阿德勒式心理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強調積極的人性觀,奮力以求實現,人們操縱自己的命運。成長的模式強調個人的積極能力與互相合作地生存於社會,它同時強調人格的統一性,經由治療達到鼓勵和幫助當事人改變認知和期望。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與患者共同擔負責任、共同決定目標、互信、互尊、共存,是同等地位。它被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家庭治療、青少年個別諮詢、矯正和重建的諮商、團體諮商、老年問題的處理等。是一種成長的模式,對於防治性的心理健康和減低成長干擾的擴大範圍,是一理想方法。阿氏心理治療法的貢獻,是第一個人性化具統一性與目標取向的治療方法,強調社會與心理的因素,它影響了其他系統,並且被統整為治療法的主...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民國八十年。
〔基本心理能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心理能力測驗〕是美國測驗學家塞斯通(L.L. Thurstone)所編製的智力測驗,適用於成人。塞斯通研究六十個不同的智力測驗,發現很多因素的相關甚低或甚至沒有相關,故認為智力應包括多種因素。他採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獲得七種基本心理能力,即語文理解、文字流暢、數字運算、空間關係、知覺速度、推理、記憶等,各具不同的功能,每個人都可發展出一種特殊型態的能力。塞斯通即依據此種基本能力的理論編製成智力測驗。唯為適合成人使用,在七種基本心理能力中,特將速度和記憶兩種能力排除,只剩五個,即數字運算、語文理解、文字流暢、空間關係和推理等,分別由五個分測驗來加以評量。〔基本心理能力測驗〕可以應用在成人智...
運動社會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社會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這兩個概念在運動領域中愈來愈等同,但不代表兩者完全相同,這種現象與心理學史的發展有關,亦對應著運動心理學的發展。換言之,運動心理學從早期的實驗心理學取向,愈來愈走向社會心理學取向。
  在行為主義年代,心理學處於熱望獨立階段,將心理學定義為實驗導向的自然科學,強調學習理論,同時亦重視人格與智力測驗。因此,正如運動心理學家柯爾曼的三個主要研究領域(動作技巧、學習與人格),早期運動心理學以動作學習與測驗為重點,主要採取實驗法。
  一九七○年代之後,行為主義獨霸一方的局面消失,代之以認知心理學又不足以統整全局,因此心理學走向多重典範的相對獨立階段。...
蘭克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克(Otto Rank, 1884~1939)出生於維也納,畢業於技術學校,初時愛好詩文小說,後讀佛洛依德(S. Freud, 1856~1939)著作,寫成〔藝術創作〕(Artistic Creativity)一文,為佛氏邀入其學會,並鼓勵其入大學。一九二○年後從事心理分析工作,出版〔出生的創傷〕(The Trauma of Birth, 1924),以為出生是日後焦慮的原型,加上幻想重回子宮,成為接近母親的心理矛盾,與佛氏學派意見相左。其後從事醫療及講學於巴黎、紐約等處。一九三二年將其〔藝術創作〕擴充為專著,出版〔藝術和藝術家:創造衝擊與人格發展〕(Art and Artist: C...
荀子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儒家自孔孟以來,至荀子對心理學觀點的闡釋,才較為詳盡,包括感官與感覺,情感與嗜欲,認知官能和作用,心理傾向與行為改變,以至環境影響和學習。
  1.感官與感覺:荀子認為感官有耳、目、口、鼻、形能(類似觸覺與體覺)各有專屬的器官,稱為「天官」,是生而具有的,每種感官專有一種感覺作用,不能用一種代替另一種,也不能互相為用(見〔天論篇〕: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為天官),是把感官和感覺作用說得完備而明白的第一人,西方哲學心理學也曾對感覺作詳盡的描述。
  2.情感與嗜欲:荀子舉出「好、惡、喜、怒、哀、樂」六種情感與情緒(〔天論篇〕: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
基本心理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因素分析法研究心理能力,始於一九○四年,由斯皮曼(C. Spearman)分別出普通能力(general ability)與特殊能力(specific ability)。其後研究者輩出,至塞斯通(L.L. Thurstone)於一九三八年報告其採用五十六種不同的能力測驗,對二百十八名大學生施測,就其結果應用因素分析,認定七種基本心理能力,即:(1)語文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 V);(2)文字流暢度(word fluency, W);(3)數字(number, N);(4)空間導向(spatial orientation, S);(5)聯結記憶(associati...
宗教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心理學目的在運用普通心理學的原理或原則,探討個人信仰宗教的淵源與變化,並研究信仰行為或宗教經驗,和社會環境、個人性格、背景、心理健康與道德偏愛等課題的關係。在應用領域方面,則有牧靈諮商(pastoral counseling)等宗教途徑的心理治療。
  除了哲學思辯方法外,宗教心理學探討問題的主要途徑有:量化分析、個案研究、實地研究、歷史與傳記資料分析等。不過由於信仰、信念、自我奉獻與改宗異教等行為,不容易確切的界定與測量,宗教心理學的科學發展一直很緩慢。
  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宗教心理學的研究已經很普遍,不但佛洛依德(S. Freud, 1856~193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