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2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理社會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艾利克森(E.H. Erikson)將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論內涵加以擴大,用於解釋一般人的人格發展,並強調社會心理雙方面的發展,自成一種理論,稱為心理社會論,艾氏將人一生的發展分為八個時期,表現了自我心理學的人格,在人一生中發展變化的重要性,又把每一時期都當作相對的兩極發展,這八個發展階段由遺傳決定其順序,但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則由社會環境所決定。又名心理社會階段論。
  心理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存在著危機,解決危機代表人格發展從前一階段轉入後一階段。如果順利解決或度過危機,則是一種積極的發展,有助於增強自我功能和個人適應環境能力;反之,則為消極的,削...
心理分析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分析論(The psychoanalytic approach)目錄1 前言2 諮商方法2.1 自由聯想2.2 夢的分析2.3 移情的分析與解釋2.4 抗拒的分析與解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心理分析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為佛洛伊德,而此理論也是歷史上最悠久的心理治療理論,且影響為最深遠的一門學派,因此佛洛伊德的著作中夢的解析,被稱為是改變歷史的書之一。在此學派中,主張透過...
心理距離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距離說是瑞士出生的英國美學家布羅洛(Edward Bullough, 1880~1934)所提出的美學主張;他在一九一二年〔心理距離作為藝術的因素與美感的原則〕(Psychical Distance as a Factor in Art and an Aesthetic Principle)一篇文章中,提出心理距離說的四個基本概念。
1.距離太過(over distance):即在觀賞者的主觀心理上,將藝術和現實人生相混淆,使人無法超脫現實利害,因感情衝動、情緒激動,無法克制而美感盡失。2.距離不及(under distance):即欣賞者並不理解藝術的內在涵義,或僅止於抽象...
社會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及社會學的一支,人類學家也頗注意此一領域,最普遍的說法,即視社會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科學。更具體地說,則是指研究人對他人之信念與行為所作出之影響的科學。其中又因重點不同,在界定上的關鍵字即有不同:有的著重影響個人行為及能力之社會因素分析,有的著重社會中互動關係及過程。互動包括:個人與個人的互動、個人與團體的互動,以及團體與團體間的互動等,但常是三種互動同時發生。互動可說是個人與團體間的媒介,也是對社會刺激的反應。互動會形成或改變態度與意見,而產生競爭或合作、排斥或吸引等社會行為。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很廣,主要包括:
  1.社會態度:鑑於態...
心理衡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衡鑑(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定義由臨床心理師針對精神疾病患者、法院委付強制鑑定、因個人需求尋求鑑定等情形,利用相關心理評量工具或方法,收集資料後整合並分析目前個案的心理的行為與特性,最後提出判斷評估的專業服務。
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心理劇之簡介2 心理劇之基本概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心理劇之簡介心理劇是由Moreno在1934年所提出的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是透過「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戲劇演出,進行
技能目標;心理動作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動作目標(psychomotor objective)又稱為技能目標,是教育目標的分類目標之一。起源於1948年美國心理學協會會議(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nvention),會中決定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cognitive)、情意(affective)和心理動作(psychomotor)等三個領域。心理動作的英文字「psychomotor」是由「psycho」與「motor」組合而成,意指「由心理所控制或導引的動作」,在我國教育文獻中常被譯為「技能」,兩者是同義詞。要言之,心理動作目標是教師意圖透過教學,使學生獲致技能學習的教學目標。 ...
謝淑妃(2008)。Simpson與Harrow心理動作領域分類架構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堅萍(2001)。Simpson、Harrow與Goldberger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675-710。
心理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指測量心理特性的一種科學工具。如智力測驗、性向測驗、成就測驗、人格測驗……等。心理測驗需經過標準化的建構過程,以具備相當的信度與效度。
兒童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心理學以研究兒童自出生前至少年期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與狀況為主,已成為心理學中的一支。
  中西文獻中對兒童的描述頗多,且有少數學者就觀察自己的子女而記錄其生長與表現,但早期甚少系統的研究。二十世紀開始,方有控制或實驗觀察,間或用問題及測量方法,衡量兒童的動作、語言、情緒、人格、學習能力、認知與社會行為等方面的表現。
  知名的早期研究者,如行為主義者華生(J.B. Watson, 1878~1958)在一九二一年即發表一篇論文為[嬰兒行為研究](Studies in Infant Behavior);如葛塞爾(A. Gesell, 1880~1961)曾長期研究...
官能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能心理學視心靈為多種官能或能力的集合體。早期希臘哲學中即出現心靈能力見於日常生活之說,如說某人能「強記」即指其人記憶力強,或讀書能「過目不忘」,即視記憶為心靈的一種官能(以心靈為器官,記憶為一種心靈能力)。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論述中,即將心理學涵蓋在哲學中,如其〔論靈魂〕(De Anima, On the Soul),所持的即是官能心理學的論點。但亞氏以為心靈位於「心」(heart),與後世認為心靈功能在大腦不同。中世紀時奧克漢(W. Ockham, 1285~1349)卻不認為心靈是各種官能的總匯,而是有多種能力,記憶即是一種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