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家中未成年的僮僕。《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飲食方面的事情。《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儀禮.夕禮》:「燕養饋羞,湯沐之饌,如他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終止、斷絕。《說文解字.言部》:「訖,止也。」《書經.西伯戡黎》:「天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唐.元稹〈樂府古題序〉:「〈詩〉訖於周,〈離騷〉訖於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城市。如:「城邑」。《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衛鞅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棺木上的裝飾。《儀禮.夕禮》:「藏器於旁加見。」漢.鄭玄.注:「見,棺飾也。」
不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一○○回:「汝等此舉,原是防微杜漸,為社稷計;今太上相安,汝等可勿疑懼。」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1>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2>爭列。已而3>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4>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5>,請辭去。」藺相如固6>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7>?」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8>之,辱其群臣,相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好、華麗。如:「豔麗」、「鮮豔」、「妖豔」。漢.陳琳〈神女賦〉:「歎爾以豔采,又說我之長期。」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
顢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不明事理,糊裡糊塗。《文明小史》第三○回:「這後任的東家是個旗人,有些顢頇,伯集是老手,有幾樁事辦得不免霸道些,人家恨了他,都說他壞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