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壑難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望如深谷一般,永難滿足。
縱情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縱情意,貪無度。漢.荀悅《前漢紀.卷一六.孝昭皇帝紀一六》:「親用讒邪,放逐忠賢,縱情遂,不顧禮度。」也作「縱情恣」。
好額等後世,做官學做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誡人要腳踏實地,勿好高騖遠。
文化求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功能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slaw Malinowski, 1884~I942)提出了「文化求說」(又可譯為「文化需求說」)的理論。他認為「求」是指在文化表象背後的基本力量。因此,文化求乃是指一個社群和它的文化想要延續下去時,為必須達成的一些條件所作的具體表現。這些求或需求是由「文化的反應」而滿足。文化求可分為兩類:
1.基本求:是屬於生物或生理上的求,例如餓、渴、睡、性等。其中「性」在文化中的意義是指繁殖,在文化上形成了血統〈即親戚〉,成為人類傳宗接代的最基本關係。2.衍生求:由文化本身的反應來達到滿足或控制,如人類行為在實踐與認可方面需有規律,其...
理中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中有是清代學者戴震(東原)的心性論觀點。戴氏主張所謂理義乃是情最恰當的表現方式,所以理義之中就有情。宋儒強調天理與人的差別,有所謂的「天理與人」之說,認為人性中的天理成分是一切善行的根源,情部分則是錯誤行為的根源。人格修養的基本原則便是「存天理,去人」。戴氏極反對這種觀點,他認為撇開人的真實情感,憑空來談道德,只會形成一些過度理想性的意見,不完全切合實際人情。若把這些意見強加於眾人,成為道德規範,必定會成為戕害人性的工具,所以戴氏強調探討道德必須本於人的真實情,道德原則應該要暢遂人的情而不流於偏差,才是真正的道德原則。
  戴氏在其〔原善〕序中就〔易經〕一陰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迫切的希望。如:「經過漫長的跋涉,好好地洗個澡,是大家心中最渴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如海一般的深廣,永難滿足,故稱為「海」。北魏.溫子昇〈定國寺碑〉:「漂淪海,顛墜邪山。」也作「慾海」。
上轎才放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做事未能瞻前顧後。
無彼號尻川,想食彼號瀉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個人自不量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存有色和食的有情世界。上至六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獄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