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什麼東西,或做某事)。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朴:周朴(?∼西元878),字見素,唐朝時人。工為詩,隱居嵩山,無功名之念。後避居福州,黃巢陷閩,用朴,朴不從,遂為黃巢所殺。朴為詩極盡雕琢,當時詩家稱「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4)釣臺:山名。地約當在今福建省閩侯縣南。 (5)甌、閩:地名。甌,地約當今浙江省永嘉縣。閩,地約當今福建省福州市。 (6)李建州頻:即李頻,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睦州壽昌人,累遷至都官員外郎,僖宗時為建州刺史。 (7)方處士干:即處士方干,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字雄飛,睦州清溪人。其詩作清潤小巧,為人有清才,隱居鏡湖,日以詩酒自娛。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為、替。《孟子.離婁上》:「所,與之聚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補救。《漢書.卷七一.于定國傳》:「今丞相、御史將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條狀,陳朕過失。」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明.李贄《焚書.卷三.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以實其堅。故大智若愚。」也作「大智如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考、思量。《說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遂其志之思也。』」《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官職的空位。宋.陳善《捫蝨新話.上集.卷一.前輩讀書不似今人滅裂》:「適有一美闕,二人競得之。」
桎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腳鐐手銬。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繫犯人。《後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既籓籬之已觸,總桎梏而自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語氣,置句末:(1) 表示肯定。相當於「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論〉:「夫假物者必爭,爭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2) 表示疑問。相當於「耶」、「呢」。《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3) 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使其中無可者,雖無石椁,又何戚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勿施於人。」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