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制私慾。《易經.損卦.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樂貪。《書經.皋陶謨》:「無教逸,有邦,兢兢業業。」《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孝悌慈仁,允恭節約,杜絕奢盈之源,防抑逸之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之望有如地塹鴻溝。比喻貪之難以跨越。如:「如此塹要是不能跨越,終將沉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要、將要。
不可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曲禮上》:「不可從,志不可滿。」不可放縱個人的情。如:「不可從,從則心易放失,放失則難以克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的望。如:「食、色者,人之大。」
速反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求快反而遲緩。見「速不達」條。01.宋.劉克莊〈答陳璘司戶〉詩:「老來怯酬唱,速反成遲。」02.明.張居正〈答劉虹川總憲書〉:「天下事有速而反遲,求得而顧失者,公是也。」
統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統一論」乃王船山所提出。船山嘗謂:「天以其陰陽五行之氣生人,理即寓焉,而凝之為性。故有聲色臭味以厚其生,有仁義禮智以正其德,莫非理之所宜;聲色臭味順其道則與仁義禮智不相悖害,合兩者而互為體者也。」又云:「氣質者,氣成質而質還生氣也。氣成質則氣凝滯而局於形,取資於物以資其質;質生氣,則同異攻取各從其類。故耳目口鼻之氣,與聲色臭味相取,亦自然而不可拂違,此有形而始然,非太和絪溫之氣健順之常所固有也。舊說以氣質之性為昏明彊柔不齊之品,與程子之說合,今按張子以昏明彊柔得氣之偏者,繫於『才』,而不繫以性。而以言氣質之性,蓋孟子所謂口耳目鼻之於聲色臭味者爾。蓋性者生之理也,均是人也,則此與生俱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慾望很多。《孟子.盡心下》:「其為人也多,雖有存焉者寡矣。」《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去子之驕氣與多,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清貧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寒貧苦,念寡少。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七.周顒宅作阿蘭若》:「清貧寡,終日長蔬,雖有妻子,獨處山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