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11.9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特殊教育課設計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關特殊幼兒課設計原則如下:1. 正常化原則:課範疇的設計最好與一班正常兒童所學的教材內容一致,因最終希望特殊兒童能回歸主流,適應正常的教學型態。2. 統整原則:教學中注意「概念」的完整性,而非授予零碎或片斷的知識,可先強調生活核心課,再以單元活動設計貫穿,使幼兒能將課知識充分應用於生活經驗中。...
不可逆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稱自發過(spontaneous process),是與可逆反應相對的名詞,即物質體系一經發生變化後不能因此些微的外力而回復到初始狀態的過。過的進行時系統一直偏離平衡狀態,使得原系比生成系的自由能來得大(即ΔGsys<0),且化學平衡顯著偏重於生成物一邊的情況下進行。如2H2+O2→2H2O的燃燒即是一例。在燃燒情況下氫與氧的氣體變成水氣的速率,絕對比水分解成氫氣與氧的逆反應快很多。事實上自然界中發生的過大都是不可逆過,或在適當條件下,最多也只是接近而不是真的達到了理想的可逆過。(參見『可逆過』)。
  系統與外界經歷一過後,由初態到終態,當系統與外界分別恢復至其初態時,造成有淨變化時,此過稱為不可逆過;實際上所有過皆屬不可逆過
  造成過不可逆的因素有摩擦現象、自由膨脹、有限溫差之熱傳、兩物質混合現象、燃燒、電阻與磁滯效應等,過之不可逆造成損失功(lost work),以不可逆度(I)表示過不可逆之度,乃可逆功與實際作功之差值,即I=Wrev-W。
  隔離系統狀態改變時,因不可逆而造成熵的增加,即熵增加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面的路。比喻未來的發展境地。如:「前似錦」。
2.功名、官職。《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錦衣衛指揮五品的前。」《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這是新章課吏,關係他們前,務要祕密才好。」
3.婚姻。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夜闌人靜,海誓山盟,恁時節風流嘉慶,錦片也似前。」《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小姐口中不說,心下思量:『自見了那秀才,日夜廢寢忘食,放心不下。我今主意已定,雖然有虧婦道,是我一世前。』」
4.出息。宋.石孝友〈惜奴嬌.我已多情〉詞:「宿世冤家,百忙裡、方知你。沒前,阿誰似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要行善,不計其他。清.錢大昕《恆言錄.卷六》:「『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馮道詩也。」
永恆主義者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恆主義是最古老、最保守的教育哲學理論。此派認為教育的重點應該擺在人類的共同本質,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科學理性與心智能力,追求博雅教育,這目標就像真理般是絕對而普遍。〔鉅著〕[The Great Books]的誕生,來自人類的特有品格而非神祇的智慧。
  以小學階段為例,永恆主義者主張課的重點應在於讀、寫、算能力的培養,道德與宗教的訓練。中等教育則以拉丁文、希臘文、文法、辯證、邏輯和推理為重心。這些過去眾所公認普遍的知識與社會長期珍視的價值構成了課的內容。以赫欽斯(R. Hutchins)為例,他主張教育的目標在任何一個年齡、任何一種社會都是相同的:使人成為人。教育是一貫、絕對...
特徵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A為一方陣,I為單元方陣,則xI-A的行列式|xI-A|為x的多項式f(x),稱為A的特徵函數(characteristic function);f(x)=0則稱為A的特徵方式,特徵函數的根A的特徵值,Hamilton-Cayley定理證明:任意方陣A均滿足其特徵方式,亦即f(A)=0。例如:設 ,其特徵函數為f(x)=x2-5x+4,故得A2-5A+4I=0,且得A的特徵值為1與4。
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發展是指課經過發展的歷與結果,強調演進、成長的課觀念,即課發展是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方案,並強調實際行動與發展演進,以顯示課並非只是純粹思辨的理論產物,而是付諸教育行動的歷與結果。
  課發展不同於強調方法技術的課設計,課發展的重點是強調課目標、內容、活動、評鑑序所發展的「過」,包含課決定的互動和協商。即課發展所重視的焦點是有關教學計畫的過、人員組織和人際互動等。
  課發展的歷,包括四個連續性的階段,此四個階段,可經評鑑進行不斷地回饋及改進:
  1.研究階段:包含問題檢討、需求評估和文獻探討。
  2....
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目標和目的是課設計和實施的方向;最高遠的為宗旨或目的,具體的則稱為目標。我國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目的之下,有各科各組教育目標、學科或科目教育目標、每課或每單元教學目標。
  任何課發展工作均有其目標,課發展的合理模式或目標模式,強調目標的尋找、分析、選擇,從而組織學習內容與活動,並評鑑其效果,俾達成教育的目的。
指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指引是正式課的一項書面文件,係將預期的課理想轉化成學校正式課的中介物,用以規定或建議教師的教學。包括課目標、教材、教法、補充材料及評鑑等。課指引在中央集權式的國家具有強制力,是學校及教師選擇教材、設計教案及實施教學的依據;但在地方分權式的國家,則僅供教師教學參考。
  課指引的制定與實施受到各種課理論取向與各國課實施類型的影響,而有很大的差異。
  就課指引理論取向的影響而言,依不同的課研究方法論及不同的課設計意識型態,會產生不同類型的課指引。艾斯納(E.W. Eisner, 1992)認為課的意識型態可分為六類:(1)正統教義派(Reli...
行為主義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主義強調心理學必須符合一般科學共守的客觀、驗證、解釋、預測、控制等基本原則,以華生(John B. Watson)、桑代克(E.L. Thorndike)、巴夫洛夫(I.P. Pavlov)、施金納(B.F. Skinner)等為代表。行為主義對課發展的影響,最明顯的是目標模式的興起。目標模式將學習視為原料,教學者就像操作員,學校就像工廠一般將學習者加工為產品。學校被視為工廠,因此特別重視生產的標準化、計畫性及效率化。今日課發展重視輸入─產出,成本─效益,手段─目的的觀點,其實是工廠隱喻的原型。因此行為主義強調學校課的主要功能在發現有效的手段,以達成預先決定的、毫無問題的目的,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