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的景象了。但當河伯順流東下,來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道:「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這是因為受到所住環境的限制;無法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霜,這是因為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而無法跟鄙陋之人談論真理之道,也是因為受限於他們的教育背景。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器物的柄幹。《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之。」漢.鄭玄.注:「臘,謂兩刃。莖,在夾中者。」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周書.卷二八.賀若敦列傳》:「太祖令敦率軍討之。山路艱險,人跡罕至。敦身先將士,攀木緣崖,道兼行,乘其不意。」 參考詞語︰擊其不意注音︰ㄐ|ˊ ㄑ|ˊ ㄅㄨˋ |ˋ漢語拼音︰jí qí bù yì釋義︰擊,攻擊。「擊其不意」猶「出其不意」。見「出其不意」條。 01.《新五代史.卷七○.十國世家.東漢世家》:「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將以擊其不意。」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六:「善言德行者之行為難,而期期艾艾之夫,苟欲自過其言,亦甚易矣。」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四.田叔列傳》會陳豨反代,漢七年,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相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張王曰:「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趙王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於是貫高等曰:「王長者,不德。」卒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繫。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辠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敖得出,廢為宣平侯,乃進言田叔等十餘人。上1>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2>能出其右者,上說3>,盡拜4>為郡...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書中都曾出現。《管子.禁藏》說:一般人之常情,都會趨利避害。商人通商時,總是夜晚接續著白天,以加的速度兼程趕路,是因為利益在前的緣故。其原文雖作「夜以續日」,其實就是「夜以繼日」的意思。《莊子.至樂》說:地位尊貴的人夜以繼日為獻可替否而思量,對於養護自己的形體就有所疏忽了。
杯盤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酒量如何?」淳于髡回答:「我啊,喝一斗酒會醉,喝一石也會醉。」威王覺得很奇怪,因為一斗跟一石差了十,就問他是什麼原因,淳于髡回答說:「如果我在大王面前喝酒,身旁有監督的官員,那我心中充滿戒慎恐懼,只要喝一斗酒就會醉了。如果是朋友之間喝酒,互行酒令娛樂,那麼喝個五、六斗酒我就會醉。但如果在夜晚時刻,酒席上男女雜混,促膝而坐,酒杯交錯,當宴飲結束後,桌上杯盤散亂,堂上燭火熄滅,主人送走其他客人,只留下我一人,此時鬆解上衣,微微聞到主人身上傳來的香氣,這時我的心情最快樂,可以喝下一石酒。由此可見,酒喝多了就會亂性,太過逸樂就會生悲,這個道理無論何事皆同。所以凡事不可過分,否則就會導致衰敗。」齊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最後階段。如:「歲末」、「二十世紀之末」。《禮記.月令》:「是月之末。」《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宣帝末,增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字。千的十。《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字。萬的萬。如:「十億人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