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仰賴、憑藉。《韓非子.五蠹》:「富國以農,距敵恃卒。」漢.王充《論衡.筮》:「欲知天,以人事。」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因此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雖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談起來,總說這知府辦的太煞認真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盡、窮盡。如:「盡心竭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楚辭.屈原.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可能滅亡。後來「優柔寡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柔茹而寡斷」演變而出,形容行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占之術。《左傳.僖公十五年》:「龜,象也。筮,數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如:「爾虞我詐」。《詩經.衛風.氓》:「爾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時期、機會。《詩經.小雅.楚茨》:「爾百福,如幾如式。」《左傳.定公元年》:「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況愈來愈壞。與「每下愈況」原為不同用法,惟後世相混,參見「每下愈況」條。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蓍龜筮》:「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由是藉手于達官要人,舟車交錯於道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抓取以決勝負的器具或抽取以可否的紙條。如:「抓鬮」、「拈鬮」。唐.李商隱〈擬意〉詩:「楚妃交薦枕,漢后共藏鬮。」也稱為「鬮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