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殷殷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孜孜不倦」之典源,提供參考。 ◎1《書經.益稷》(舜)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1>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2>日孜孜3>。」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因治洪水有功,得舜禪讓,立國為夏。亦稱為「大禹」、「夏禹」。 (2) 思:語詞。無義。 (3) 孜孜:勤勉不懈。孜,音ㄗ。 ◎2《書經.君陳》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
默默不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棘棘不休、喋喋不休、不絕
傳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門負責傳達政教命令的官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寵禮》:「桓武嘗請參佐入宿,袁宏伏相次而至,蒞名府中,復有袁參軍,彥伯疑焉,令傳教更質。傳教曰:『參軍是袁、伏之袁,復何所疑?』」
名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來形容事物。《西遊記》第八回:「那廝乃花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天,不可名狀。」《醒世姻緣傳》第九二回:「至今不曾進城,胡無翳仍到他門上,果然冷落凄涼,不可名狀。」
執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葬時手執繩索以牽引靈柩,後泛指送葬。《禮記.曲禮上》:「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唐.黃〈祭崔樸闕〉:「方俟彈冠,仰修程於霄漢,誰云執紼,悲落景於桑榆。」
鄒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量引征史實,運用比喻,論「讒毀」之禍,表述自己「忠信」的心跡。主要以排比鋪張為手段,語意層見復出,不絕,以此造成盛大的氣勢,是典型的戰國文章的辯士風格。《漢書•藝文類》在縱橫家類著錄有《鄒陽》七篇,也說明鄒陽的作品更接近戰國縱橫家的風格。 著作 《上吳王書》《獄中上樑王書》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繞梁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主。但有時亦見用來形容話語的意味深長,如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評論歐陽修的古詩:「至若敘事處,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談,亦其得也。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則是說歐陽修的敘事詩雖洋洋灑灑、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夠深遠,所以「意隨言盡」,沒有餘韻。
百身莫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謂已無挽回的餘地。如:「那惡人犯下天大罪,已是百身莫贖了。」
死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剝奪受刑人生命的刑罰。
三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三位齊名的才子:(1)晉代的潘、劉輿與裴邈。《晉書.卷六二.列傳.劉琨》:「時稱越府有三才:潘大才,劉輿長才,裴邈清才。」(2)北齊的魏收、溫子昇與刑子才。《北史.卷五六.列傳.魏收》:「與濟陰溫子昇,河間刑子才齊譽,世號三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