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6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迷天大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天大罪
得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命、領命。《水滸傳》第六九回:「韓得令,手執鐵搠,直取董平。」《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眾兵將得令,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廝殺。」
吹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波助瀾」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鮑照〈觀漏1>賦〉(據《鮑參軍集注.卷一.賦》引)昔傷矢之奔禽,聞虛弦之顛仆,徒嬰刃而知懼,豈潛機之能覺?惟生經之靃靡,亦悲長而懽促,恆證古而秉心,抱空意其如玉。波沈沈而東注,日而西屬。落繁馨於纖草,殞豐華於喬木。對昃離而後歌,據窮蹊而方哭。雖接薪之更傳,寧絕明之還續。貫古今而并念,信寡易而多難。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2>。既河源之莫壅3>,又吹波而助瀾4>。神怵迥而多慮,心而尟歡。望天涯而佇念,擢雄劍而長歎。嗟生民之永迷,躬與後而皆恤。 〔注解〕 (1) 漏:古代的一種計時器。 (2) 走丸:滾動的丸珠。 (3) 壅:音ㄩㄥ,阻...
嘿嘿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棘棘不休、喋喋不休、不絕
八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八方所吹的風。《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風曰:『寒風』。」
三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猶四瀆之紀於地。」
言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善用辭令,說話不絕。《隋書.卷六七.裴蘊傳》:「蘊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也作「懸河瀉水」。
俐齒伶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道。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俐齒伶牙。」《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一個橫眉斜眼口若懸河;一個俐齒伶牙,喋舌如干將。」也作「伶牙俐齒」、「伶牙俐嘴」。
瀉水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同惡相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人彼此互相幫助,共同作惡。《晉書.卷二.文帝紀》:「暨諸葛誕天作逆,稱兵揚楚,欽、咨逋罪,同惡相濟,帥其蛑賊,以入壽春,憑阻淮山,敢距王命。」《三國演義》第六九回:「操賊奸惡日甚,將來必為篡逆之事。吾等為漢臣,豈可同惡相濟?」也作「同惡相救」、「同惡相求」、「同惡相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