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20.9401 ms
共 2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嘿嘿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棘棘不休、喋喋不休、滔滔不絕
|
得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命、領命。《水滸傳》第六九回:「韓滔得令,手執鐵搠,直取董平。」《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眾兵將得令,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廝殺。」
|
言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善用辭令,說話滔滔不絕。《隋書.卷六七.裴蘊傳》:「蘊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也作「懸河瀉水」。
|
俐齒伶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道。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俐齒伶牙。」《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一個橫眉斜眼滔滔口若懸河;一個俐齒伶牙,喋舌如干將。」也作「伶牙俐齒」、「伶牙俐嘴」。
|
瀉水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
三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
同惡相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人彼此互相幫助,共同作惡。《晉書.卷二.文帝紀》:「暨諸葛誕滔天作逆,稱兵揚楚,欽、咨逋罪,同惡相濟,帥其蛑賊,以入壽春,憑阻淮山,敢距王命。」《三國演義》第六九回:「操賊奸惡日甚,將來必為篡逆之事。吾等為漢臣,豈可同惡相濟?」也作「同惡相救」、「同惡相求」、「同惡相助」。
|
石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石頭。《水滸傳》第七○回:「韓滔卻待挺搠來迎,被張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韓滔鼻凹裡打中。」《紅樓夢》第四一回:「劉姥姥便度過石來,順著石子甬路走去。」也稱為「石頭子兒」。
|
懸河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辯才無礙,流暢奔放。《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上.楊烱傳》:「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也作「懸河瀉水」。
|
回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山倒海」之典源,提供參考。 #袁山松《後漢書》(據《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1>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嶮岨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2>始於勤王3>,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4>。然因其利器,假5>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竊國,所乘不同,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呼莊生之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門,仁義在焉?」信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
(2)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