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2.06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全控機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刑。隔離則是認為偏差者仍有改過自新的可能,而限制其餘某段時間內無法和正常社會人士接觸,直到其重新符合社會所期待之行為標準,如:普通監禁。矯治是以醫療行為或管控,來幫助部分偏差者,來戒除其偏差行為,如:吸毒成癮、酗酒。(註2 ) 全控機構的再社會化不論是矯治偏差行為的監獄,或是訓練要求一致整齊的軍事組織,都有以下基本特徵:首先是全面的控制,使人與其熟稔之社會環境隔離,消除原本環境對於個人的影響。再則壓制其過往社會地位以及道德價值,此即完全否定個人過去所擁有的一切角色、地位,對於過往價值的完全否認,使個人失去重心,以利進...
討價還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買賣時,雙方商量符合自己理想的價錢。[例]不二價商店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文辭截然不同。另外,諸葛亮此時獨攬大權,當時沒有人質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卻談到“議者所謂非計”,不符合蜀漢當時的情況。因此有學者懷疑這是東吳諸葛恪為了執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製的偽作。至今尚無定論。 前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听,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体;陟罰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
主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據自己的認知判斷事物,不求符合實際狀況。如:「凡事應從不同角度審視,以免流於主觀。」
適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符合、合適、適當、適宜、適應
Z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Z理論2 理論原則2.1 綜合性2.2 全盤性2.3 系統性2.4 生態性3 主要觀點4 參考資料 Z理論 理論原則麥哥里(J.E.Megley)為提出此理論的主要人物,其內容為對XY理論的種種缺點,進行補充且改善,因而發展出一套兼容並蓄且較符合現在化管理觀念的Z理論。而在Z理論中,可分為四個特性的面向去作探討,分別為綜合性、全盤性、系統性以及生態性。 綜合性主要為綜合X理論以及Y理論,並且取其較優之處,因而捨棄其較缺失的面向,因此成為一套中庸的權變之道。 全盤性主要為處於一個中立者的角色,不特別偏好X理論,也不...
三時估計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kely Time,簡稱Tm)此類型及介於樂觀與悲觀之間,狀況並非理想化也並非極度悲觀,而是較符合實際情況下的可能作業時間,其估計方法可透過重複操作此工作內容,而得出許多可能的操作時間,進而取出最多出現的作業時間,而此結果即為最可能時間。 期望時間(Expected Time,簡稱Te)此即為上述三者時間估計完成後,進而彙整合併後出現另一個作業時間,即為期望時間。而在統計學上的計算公式中,可看出期望時間為上述三個時間的加權平均數,也就是三者所分配的比重並非完全相同,如此才能更進一步得到最
口語表達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語音、語詞、語法。總括來說,口語表達是指個人透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表達的過程中,能符合內容豐富、掌握重點、條理分明,加上語音清晰、語速流暢、音量適中和自然的態度及應用豐富的肢體等特質。口語表達能力是兒童應學習的基本能力,也是人際互動的一種重要工具,所以兒童早期學習口語表達是很重要的。而任何「發展」均非由單一因素影響,口語表達發展亦不例外,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學者(羅秋昭,1996;林公翔,1993;胡海國,1976)提出影響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有:1. 智力的因素2. 年齡的因素3. 性別的因素4. 生理...
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ia)著重於外在效用的評鑑。外在效標模式需於評鑑前先建構一套評鑑標準,以供評估目前的表現與此標準相符合之程度。外在效標模式的優點:有客觀標準做為依據,不容易流於主觀。外在效標模式的缺點:評鑑標準容易流於皮毛,難以深入評估較為深層而抽象的核心真相。 助長決定模式(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助長決定模式(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強調應將評鑑結果供做決定者參考。代表:史塔佛賓(Stufflebeam, 1971)的CIPP模式(C:context evaluati...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以一個具有較高抽象性、概括性、周延性的前導組織體引介外,在較細節、特殊的材料循序出現的過程中,亦需符合以較高概括性材料優先出現,以便含攝接續出現之較低概括性材料的原則。如先介紹「動物」,再說明魚類、鳥類、哺乳類。這個步驟常常伴隨著「大綱」(outline)的出現,成為活動進行的脈絡。同時,強調教學材料各組成之間互相分析關係、比較異同。統整調和:包括統整新知與舊知使和諧、促進自動而活躍的「接受學習」、評鑑所學新知。此步驟的假設是:「先前經由徹底區辨而習得的概念,才具有被長時間保留之可能。」因此,教師協助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