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40.5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熟的社會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充分適應社會生活的行為表現即「成熟的社會行為」。兒童成熟社會行為的標準乃依據其發展成熟的程度,與同年齡兒童的社會行為常模作比較;一般兒童社會行為的發展包括:(1)具備成熟的社會行為;(2)扮演社會所讚許的行為;(3)建立圓滿的社會關係。成人成熟社會行為的標準則包括:(1)表現個人生活、工作及與人相處的行為及樂趣;(2)有效適應不同的社會團體的行為;(3)對適應社會肯用心、有信心及成就感。
  社會行為必須發展得相當成熟,才能與別人圓滿相處,進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及歸屬感,否則不能適應社會環境,產生社會適應的問題。
  個體由出生至青年期,隨身心成熟及社會經驗的增加,...
非形式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一九四○年後,郝爾(C.L. Hull, 1884~1952)因有多數繼承其說者,使其主張得以充分發展,至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所謂之「新郝爾行為主義」(Neo-Hullian Behaviorism)或「非形式行為主義」,放棄郝爾的定理方式,改而探討高級心理歷程,如語言解題等。
  郝爾曾預設機體在接受刺激之後,會有片段且觀察不到的反應,包含在由刺激到反應的全部過程中,設定的刺激(s)可先引起片段反應(r),片段反應又成為一片段刺激(S),成為S→r→s→R的連鎖,其中r-s為隱藏的邊際反應。非形式行為主義者則以r-s為大腦活動,但仍偏S-R學習律。此派說者包括米勒(Neal ...
國家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際法上的重要原則。每一個國家都享有獨立的主權,國與國之間立於平等的地位,所以國家在外國的法庭內,不負有任何刑事或民事責任。
緊急避難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為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遭受緊急危難,出於不得已的侵害他人行為。我國刑法第二十四條明定為不罰,若行為過當亦得減輕或免除刑罰。
行為毒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毒理學分支學科。研究毒性物質及其他環境因素對人和實驗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主要是應用心理學,行為科學和神經生理學方法進行動物毒理實驗和對暴露毒物人群的直接觀察。主要的動物實驗方法有(1)非條件行為試驗,如翻身正反射及活動能力等,(2)經典式條件反射試驗,如食餌運動條件反射,防禦條件反射等,(3)操作式條件反射試驗,(4)行為畸胎試驗。人的心理行為功能檢測有(1)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核心測驗組合,包括情緒狀態試驗、簡單反應時間試驗、視覺保留記憶試驗等,(2)成人智力量表,(3)記憶量表,行為毒理學研究對化學物質安全性評估及制訂有害物質容許限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形式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行為主義」以行為作研究的主題,旨在觀察行為的發生與歷程,但也用未曾觀察的解釋觀察到的行為,由是對末觀察的行為予以運用的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引用物理化學方法以取得科學地位。
  郝爾(C.L. Hull, 1884~1952)為邏輯的行為主義者,引用牛頓(I. Newton,1642~1727)及其後的物理學方法,提出縯繹的學習論(Deductive Learning Theory),以為可用於所有的哺乳類。其理論係用定理的程式說明行為原則,其式為:
  SER=SHR╳D
  符號SER為反應潛力(Reaction Po...
公示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應行告知當事人的事務,依循一定的程序,以公告周知方式達到告知的目的,稱為「公示行為」。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係國家教育委員會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七日頒發試行用於規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的一項規章(以下簡稱〔行為準則〕)。頒發試行後,原教育部一九八二年二月廿七日頒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守則(試行草案)〕即行廢除。〔行為準則〕是對高校學生在政治、思想和品德、行為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
  〔行為準則〕包括十五項。其簡要內容是:(1)維護祖國利益,不損害祖國的尊嚴和榮譽:(2)遵守憲法和國家各項法律、規定;(3)維護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係,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4)堅持社會集體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資訊尋求行為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尋求是指一個人意識到個人的知識有所不足時,所進行的獲取資訊行動。資訊尋求模式用以描述或解釋資訊尋求行動或影響因素,有可能是使用流程圖或圖表,用以說明或預測事件的結果。在資訊行為理論中,資訊尋求模式是最多研究者探討的議題,例如:Wilson、Krieklas、Bystrom和Jarvelin、Savolaienen、Leckie、Pettigrew、Sylvain、Johnson、Marchionini和White等。Wilson提出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情境,其核心是個人的身心、情感和認知狀況、該狀況會受到社會和工作角色的影響,而社會和工作角色則受到整個大環境的影響。而個人、工作和社會角...
Godbold, N. (2006). Beyond information seeking: Towards a general model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Research, 11(4), 269. Retrieved June 4, 2012, from http://InformationR.net/ir/11-4/paper269.html.Wilson, T. D. (1999). 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5(3)...
行為能力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無法獨立依自己意思而發生法律上一定效力之人。如未滿七歲的未成年人、受監護宣告之人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