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增加訪談次數以增加資料豐富性。(2) 完全團體與迷你團體VS電話團體:兩者的差異,在於主持人的角色變化,在電話團體訪談過程中,主持人必須擔任引導者的角色。 參、焦點團體訪談法之運用步驟 一、 Preparation 準備階段(一) 形成明確的研究問題1. 清楚的、明確的研究問題引導發展焦點團體的訪談方向2. 一般而言,研究者會從研究問題中,發展出三到四個問題,作為焦點團體討論議題設計之基礎。(二) 篩選團體的參與成員研究者在做篩選成員時應考慮因素:1. 同質或異質2. 相容或不相容 考慮參與者對團體討論的議題,是否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推想、揣度。[例]揣測、變化莫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文首句、首聯或首段。《通俗編.文學引范德機.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可用以決定研究當時諸變相之間的關係。由於橫斷式調查對象的個人,僅接受一次調查,所以無法測量個人的變化情形,然而橫斷式調查中仍可發現,被界定之各團體間的差異,代表被界定之較大母群體的變化。對相同之研究問題,同時從兩種或更多母群體中選取樣本而執行之研究,稱為平行樣本設計(parallel-samples designs),此設計經常在橫斷式調查中採用。 二、縱貫式調查縱貫式調查(longitudinal surveys)乃再於蒐集被研究群體一段長時...
來龍去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堪輿學上稱山脈的起伏為「龍」,稱其主峰為「來龍」;稱山谷中的溪流為「脈」,稱其主流為「去脈」。今借指事情的由來和變化。[例]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我才知道原來是一場誤會。
水落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事物發生、變化的原由。如:「動機」。《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
波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變化。《晉.陸機.君子行》:「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茂盛。《說文解字.艸部》:「蕃,艸茂也。」《易經.坤卦.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