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喻教化、培育。[例]文學和藝術可以陶冶性靈,使人變化氣質。
|
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能、不可。如:「變化莫測」、「莫測高深」。
|
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變化。通「變」。《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唐.成玄英.疏:「辯者,變也。」
|
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移動、變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唐.楊倞.注:「施,讀曰移。」《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劍,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
|
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複雜、少變化。如:「簡單」、「單純」、「單調」。
|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或內容毫無變化。《文明小史》第四六回:「顏軼回的著作,有些地方千篇一律。」
|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驚人一鳴注音︰ㄐ|ㄥ ㄖㄣˊ | ㄇ|ㄥˊ漢語拼音︰jīng rén yī míng釋義︰猶「一鳴驚人」。見「一鳴驚人」條。
01.宋.郭祥正〈贈陳懶散〉詩:「顯晦自任不可測,頭角變化將有時;驚人一鳴,沖天一飛!」
|
物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1>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注解〕
(1) 方:指萬物之性情。
|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可重複驗證和具有預測力,「對錯」和證據是否充分成為其評估標準。「故事」的模式處理人的意向、行動及其變化和結果,著重的是整體過程和特殊經驗;「典範」的模式則試圖找到一些超越特殊經驗的抽像原理原則。 認知表徵理論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有二個重點:將人類對環境中周遭的事物,經知覺而將外在或事件轉換為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或知識表徵。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認為從事象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歸納分類),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 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動...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