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罷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或學生等因有所訴求而集體停止上課。
南京大屠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於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攻占南京,進行長達六週的血腥大屠殺,我國男女同胞遭集體槍殺、斬首、姦殺、活埋者達三十萬人,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現南京建有大屠殺紀念館。
舊唐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後晉劉昫等奉敕集體編成。二百卷,本紀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五○卷,為二十四史之一。載唐朝建國(西元618)到滅亡(西元907)的史實。原名「唐書」,為與宋歐陽修等編寫的《新唐書》區別,故稱為《舊唐書》。
班級互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型態的教學活動,在同一個教學時空哩,教師所指導的不再只是一個學生或幾個學生,而是一群學生,所獲得的是集體的教育產出,其單位時間的教育功能遠大於基本型態的教育。(二)團體教育(group education)班級型態教學活動中,學生來源、學生能力的組合均依循一定的規準,將能力、年齡相近的一群學生集合起來,同時實施群體教學,師生間和學生彼此間均產生一定程度的互動和影響。(三)總體教育(macro education)在班級型態教學活動之下,教學活動的內容均經過多種領域的專業人員,依據一定的原理原則,作有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兼顧...
離羣索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禮記︰「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2.釋義 索︰孤單,孤獨。 3.用法 指離開集體或羣眾,過孤獨的生活。 4.義近.義反 義近 義反 聚首一堂、親朋滿座 5.例句 自從卸任經理一職,他就在山上過著離羣索居的生活。
聯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人各作一句詩,輪流分吟,聯合而成的集體創作形式。相傳起於漢武帝柏梁臺詩。也作「連句」。
厭勞喜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逸惡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太原五百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共匪以六十萬兵力對山西太原發動全面總攻擊,我軍民誓死固守,集體壯烈成仁者五百人,世稱「太原五百完人」,今臺北圓山有五百完人塚。
惡勞樂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逸惡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教學歷史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歷史觀(Teaching history)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一般而言,關心教學活動者皆瞭解教學活動實施中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教師是否將教學視為志業或職業的問題,而是涉獵整體社會中的集體社會心理與價值觀方面等深層結構的議題。在教學專業領域中,將教師視為專業反省與專業決策者(decision-making),可以在複雜多變的教育情境中,運用各種專業知能與專業知識,揉合各種情境脈絡形成正確且迅速(moment to moment)的決定並付諸實施。 內容說明對一般人而言,教學是一種低投資、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