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二十四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乾隆時所頒定的正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傳體史書。
|
四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時荀勗作新簿,將群書分類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為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有詩賦、圖讚、汲冢書。見《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唐玄宗於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見《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後分類群書多沿唐例,以經、史、子、集為四部。
|
三朋四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類型、階層的朋友。《警世通言.卷二三.樂小舍𢬵生覓偶》:「原來臨安有這個風俗,但凡湖船,任從客便,或三朋四友,或帶子攜妻,不擇男女,各自去占個座頭,飲酒觀山,隨意取樂。」《通俗常言疏證.交際.三朋四友》引《病玉緣》劇:「他們三朋四友,引他遊耍花街柳巷,纔遇了此疾也。」
|
〔四庫全書薈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高宗於乾隆38年(1772)初敕令修纂〔四庫全書〕之後,深恐自己已屆63高齡,日後或不得親見全書之完成,乃產生濃縮全書的構想,而於同年5月1日頒令:「第全書浩如湮海,將來庋弆宮廷,不啻連楹充棟,檢玩為難。唯摛藻堂向為宮中陳設書籍之所,牙籤插架,原按四庫編排,朕每憩此觀書,取攜最便。著於全書中擷取菁華,繕為薈要,其篇式一如全書之例,蓋彼取其博,此取其精,不相妨而適相助,庶縹緗羅列,得以隨時流覽,更足資好古敏求之益。著總裁于敏中、王際華專司其事,書成,即以此旨月冠於薈要首部,以代弁言。」為能確實掌握進度,以求盡速蕆工,乃於四庫館之外,另設立薈要修書處,任職人員81人,分司總裁、總校、編纂、提...
|
四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夏、秋、冬四季。《魏書.卷一○七.律曆志上》:「然四序遷流,五行變易。」唐.王勃〈守歲序〉:「春秋冬夏,錯四序之涼炎。」
|
四斑紅蝽(1282-3305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四馬攢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兩手兩腳綑綁在一起。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則道是孤鴻伴影,幾時吃四馬攢蹄。」《蕩寇志》第四回:「連那兩個親隨,都四馬攢蹄,緊緊的捆了。」
|
六通四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時,任物性自然。《莊子.天道》:「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後比喻四面八方無不通達。也作「六通四達」。
|
四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八,四乘七而得。《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唐.章懷太子.注:「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文選.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唐.李善.注:「四七者,漢光武二十八將也。」
2.一種民間習俗。人死後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為「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鮑廷璽哭著應道:『小的父親死了。』向道臺問:『沒了幾時?』鮑廷璽道:『明日就是四七。』」
|
四通五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史記.卷九七.酈生傳》:「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也作「四通八達」。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