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反相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互對立的事物含有相互依存的關係。
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稀釋沖淡或扭曲變形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此種教育改革系統中各層次人員的課程內涵認知不一致,甚或矛盾衝突對立的變異現象,事實上可以從教育系統當中各層次人員之間不同的次級文化價值衝突觀點,來加以理解與詮釋。 五、教師即教室研究者如果學校教師能被鼓勵去反省檢討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並在教室班級的社會體系當中,採取教育行動以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則課程改革之理念,將可真正落實在教室班級設會體系的脈絡情境當中。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英文關鍵字:teaching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v...
財產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下所產生的財產,並非資本家本身勞動的結果,而是藉由其下勞工辛勤付出勞動力所得,甚至有時甚至產生勞資對立的情形,因此現今財產權的保障自原本的絕對轉而趨向相對,且對於經濟活動的各式規範也日趨詳細,如:憲法第142條:「國民經濟應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憲法第143條第1、2項:「中華民國領土內之土地屬於國民全體。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權,應受法律之保障與限制。私有土地應照價納稅,政府並得照價收買。附著於土地之礦,及經濟上可供公眾利用之天然力,屬於國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權...
族群屠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間的產生隔閡、裂縫,而在1994年4月時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遭到暗殺,進而造成盧安達國內族群對立激化,胡圖族人開始大規模屠殺圖西族人,直至圖西族人領導的軍隊贏得了這場內戰並開始掌權時,大屠殺才被制止,而在此衝突中估計高過百萬人因此而遇難、犧牲。註2 參考資料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 葉心慧著,《千丘之國.百日之屠:盧安達的鎮靜與驛動》,來源期刊:經典,卷期:民95.06,頁次:頁54-77。
鼎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三方如鼎足般對立。《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天道三十年一變,豈得常為鼎峙乎?」
手足失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零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指兩數相加的總數。零和即指兩數相加為零。在棋賽或牌賽中,一方之得恰為一方之失,其和為零,因此稱為「零和」。被借來形容對立雙方採你死我活,互為輸贏的僵硬態度。
因陋就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並加以分類,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卯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卯、酉二時,一在早晨,一在傍晚。藉喻彼此互不相見或彼此對立。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一做一個水上浮漚,和爺娘結下不廝見的冤讎,恰便似日月參辰和卯酉,正中那男兒機彀。」
手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記載: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