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8.22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更、改變。如:「信守不渝」、「此情不渝」。《詩經.鄭風.羔裘》:「其之子,舍命不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由此岸到岸。同「渡」。《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病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于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于秦1>,秦伯使醫緩2>為3>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4>,曰:「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5>之上、膏6>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7>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獨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敦獨宿,亦在車下。」
不言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理淺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孟子.盡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老殘遊記二編》第一回:「當日在揚州與老殘會過幾面,此甚為投契,今日無意碰著,同住在一個店裡,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儘有不言而喻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善、此親愛。如:「友好」。唐.高適〈贈別晉三處士〉詩:「知己從來不易知,慕君為人與君好。」《紅樓夢》第二七回:「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爭臣1>論〉(據《全唐文.卷五五七.韓愈》引)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2>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3>,而墨突不得黔4>,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5>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6>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7>人窮也,惡8>得以自暇逸乎哉? 〔注解〕 (1) 爭臣:能直言規勸國君過錯的臣子。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成把、成束的穀物。《說文解字.又部》:「秉,禾束也。」《詩經.小雅.甫田》:「有遺秉,此有滯穗。」南朝梁.范縝〈神滅論〉:「豈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無遺秉之報?」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關係密切,憂愁喜樂、禍害幸福都關聯在一起。《明史.卷二八○.瞿式耜傳》:「臣與主上患難相隨休戚與共,不同他臣。」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獻給裴丞相,好古的裴丞相視之為寶物。有一天,裴丞相設宴和門生聚會,大家圍著看這件古寶,讚美之聲此起落,只有劉蛻認為那不是古寶,而是近代的贗品。裴丞相很不高興,要劉蛻說出理由。劉蛻說:「齊侯小白死後,諡號是「桓公」。他九合諸侯,完成霸業。葵邱之會是第八盟。當時齊侯尚健在,是不可能用諡號稱呼的。」裴丞相聽了,「恍然始悟」,令人把盎擊碎,和門生們繼續把酒言歡。「恍然大悟」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恍然始悟」演變而出,用來指猛然醒悟過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