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當絕,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給予適當的處理,以遏阻邊境戰亂的發生。後來「一勞永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經過一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同流合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沆瀣一氣,狼狽為奸,與世浮沉,隨波逐流反義:明哲保身,潔身自好辨似: 形音辨誤 同 「同流合汙」及「隨波逐流」都有跟著別人行事的意思。異 「同流合汙」側重於跟著別人做壞事;「隨波逐流」側重於沒有主見。 同流合汙 隨波逐流 辨似例句 ○ ㄨ 儘管不法分子用盡各種方法威脅利誘,但他仍絕~。 ㄨ ○ 所謂的擇善固執,就是要我們有主見,不要~。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就煉出了白銀。程偉想盡辦法討好妻子,要她傳授祕方,但因為她認為程偉的資質不適學習此術,所以嚴加絕。程偉便起了歹心,準備以暴力使她屈服。其妻得知後告誡他說:「道術只能傳授給合適的對象,遇上這種人,就是路上偶然相遇,也可以傳給他。如果口中說的一套,心思卻充滿邪念的人,縱然把我逼死,我也不會傳的。」但程偉並沒有就此放棄,仍是苦苦相逼,結果把妻子逼瘋而死。此處原文中的「口是而心非者」,指的是口中說一套,心中卻是充滿邪念的人。另外在《抱朴子.內篇.微旨》亦見「口是心非」一語,原文內容則是表述某些人不做善事,喜好殺戮,而且嘴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另外一套。這些都是種罪過。後來「口是心非」演變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視、看重。如:「器重」。《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自在樞機,謝遣門人,絕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一種以鼎煮人的酷刑。《戰國策.趙策三》:「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河間久守,多殺士,今力窮而下,請烹之。」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血來潮 」指思緒像浪潮般地突起,原指神仙對人事的感應與預知。見於《封神演義》。《封神演義》為明代小說,作者根據《武王伐紂平話》,再參考古籍和民間流傳的故事纂集而成。據載,商朝末年,紂王當政,不但諫飾非、暴斂重刑,並耽於酒色,寵妃妲己又助紂為虐,導致民怨四起。而黃飛虎為當時的一名武將,非常驍勇善戰。有一次,他的夫人賈氏依慣例進宮朝見,妲己因為與黃飛虎的嫌隙,將賈氏騙至摘星樓,並串通紂王加以調戲。賈氏為保名節,跳樓自殺而亡。賈氏的小姑黃妃得知此事,至摘星樓痛斥紂王,並欲揪打妲己,紂王惱羞成怒,竟又把黃妃推下摘星樓。黃飛虎對紂王之暴虐無道深惡痛絕,於是決定反叛,其父黃滾苦勸不聽,也只好跟著叛逃...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書.卷五一.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催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後比喻威力強大,無法抗。如:「我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殲滅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辭讓、絕。[例]推讓、推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鬆懈、不動搖。如:「堅持」、「堅」。《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陳留堅守不能下。」
自顧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自救不暇注音︰ㄗˋ ㄐ|ㄡˋ ㄅㄨˋ ㄒ|ㄚˊ漢語拼音︰zì jiù bù xiá釋義︰猶「自顧不暇」。見「自顧不暇」條。 01.唐.杜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今殘孽雖窮蹙日甚,自救不暇,尚慮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轍之謀。」 02.明.朱國禛《湧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子孫不肖,方且流落,自救不暇。」 參考詞語︰自保不暇注音︰ㄗˋ ㄅㄠˇ ㄅㄨˋ ㄒ|ㄚˊ漢語拼音︰zì bǎo bù xiá釋義︰猶「自顧不暇」。見「自顧不暇」條。 01.《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七.安帝義熙五年》:「羌見伐齊,殆將內懼,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參考詞語︰自固不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