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7.6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他無不參加活動,或為主要發起人,或擔負重要責任,然後與國民革命匯合。這些國內革命的伏流,不僅直接間接促進了同盟會的組織,也為辛亥革命建立了一個不拔的根基。清末,知識分子參加革命行列的很多,但其中具有傳統功名者,所佔比例甚小;而以翰林高官獻身革命者尤少,元培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參加革命,實導源於其愛國心與自由思想;而環境對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他生長在浙東,凡明清之際如黃梨洲、張蒼水、全謝山諸大儒的民族思想,他都潛接而默識之。嚴復譯天演論的時候,常說「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話;「物競」、「爭存」,更成為當時的口頭禪。梁...
數位相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速度仍可以透過調整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與底片感光速度(ISO)來間接控制。以 Canon PowerShot SD850 IS為例,其快門速度是介於 15秒 ~ 1/1600秒之間。15秒 ~ 1秒間的快門時間可以直接由手動調整,但是1秒 ~ 1/1600秒之間的快門時間則無法直接手動調整。欲調整後者,可以透過(a)減低曝光補償的數值,或(b)增加底片感光速度來完成。單反相機的快門速度可以手動設置,在快門優先模式下,快門速度可以在可選範圍內任意設置,相機根據設置的快門速度自動設置光圈大...
宗教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之間的高度緊張,亦即人們不知道自身「是否得救贖」,於是極力追求財富上的成功以驗證自身是否被揀選,而間接造就了現代社會的重要元素:資本主義。(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宗教社會學 參考文獻註1: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王振寰;巨流 P.243~P.245註2:圖解社會學;吳逸驊;易博士 P.104
教育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基礎性。三、深遠性國民教育具有獨特的功能,其既為國民養成的基本教育,直接在培養社會經建的基礎人力,間接在提供社會高層人力的基本教育,其重要一性如「礎之不固,何以建高樓」,因此,國民教育對國家或個人具深遠的影響性。四、隱藏性教師個人在教育活動中,就教育功能之發揮、教育績效之彰顯而言,常居於幕後之地位。五、不確定性一如隱藏性,教育的具體產出─畢業生的綜合成就,是整個教育活動歷程中所有人、事、物、活動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即難釐清是某個階段、某某老師教導的結果,因此,對個別教師而言,實具有不確定性。六、延緩性國民教育既係基礎教...
休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和聯結論者的學識。他堅信人的知識由觀念組成,而觀念來自經驗,且經由相似律和接近律產生聯結,然而我們間接地透過觀念,僅能體驗到經驗世界,甚至自然律也是想像出來的,存在於我們的腦中,而非存在於自然之中。譬如休謨認為像因果這些普遍性的概念乃源自其所稱的「觀念的習慣性次序」。(註1) 實際結果休謨的說法使大家感到失望;接受他的說法等於是對於理性思考、科學、心理學和宗教的根本質疑;所有的教條,不管是宗教的或科學的,皆變成令人懷疑的。何根漢將休謨的哲學作了以下的摘述:休謨提出的論點為我們獲致任何事物的所有結論,是依據主觀的經驗而來...
殺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無論直接或間接殺害生物的行為均屬之。[例]殺生是佛教五戒之一。
維度形成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理論為基礎的模式總是以目標為其基本定向。整個設計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某成分的變動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間接或直接地影響系統中其他成分,因而具有連鎖效應。要提供有效的教學設計,需要我們對教學環境、任務、學習者的整體性了解。隨著教學設計的不斷發展,非系統理論的教學模式開始嶄露頭角。在此,教學更多地被視為是一項人際互動的事業(Hlynka & Belland, 1991)。有人認為那種通過嚴格程式化的規則、過程、步驟進行㈼控的系統方法並不適合這項事業,而採用其他的教學設計方法則有可能針對不同的教學需要提供靈活的設計。這些...
遠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久遠的原因,或間接的原因。相對於近因而言。南朝梁.武帝〈斷酒肉文〉:「佛教法,本存遠因。」
情況證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法律上的間接證據。指在偵辦刑案的過程,所掌握的令人產生合理懷疑的有關狀況。這些狀況可能是一件事、可能是一些話,在認定犯罪事實的證據能力上比較薄弱,只能作為旁證。
立法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涵。人事同意權國家之重要公職應具有相當民主正當性,若非藉由選舉取得,亦應取得民意代表之同意,作為一間接之正當性。行政監督權行政監督主要可分為質詢、調查、倒閣、決算審定審議權等。對總統、副總統的罷免與彈劾提議權依據憲法增修條款第2條第9項及第10項規定可之立法院具法起罷免案及彈劾案之權憲法修正案提案權依據憲法增修條款第12條.立法院可提出憲法修正案。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解決權依據憲法第111條立法院具有權限爭議時之解決權力。(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400-411。註2: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