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妄抑大猷。至獨陷神於天 之下,不以甚乎?」 02.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五.雜劇院本》:「觀北劇,儘有高出其上者,世人未曾遍觀,逐隊吠聲,詫為絕唱,真井蛙之見耳。」 參考詞語︰井中蛙注音︰ㄐ|ㄥˇ ㄓㄨㄥ ㄨㄚ漢語拼音︰jǐng zhōng wā釋義︰即「井底之蛙」。見「井底之蛙」條。 01.宋.陸游〈自詒〉詩其二:「自計愚無用,何傷老不諧?人生須廣大,勿作井中蛙。」 參考詞語︰井底蝦蟆注音︰ㄐ|ㄥˇ ㄉ|ˇ ㄏㄚˊ ㄇㄚˊ漢語拼音︰jǐng dǐ há má釋義︰蝦蟆,此指青蛙。「井底蝦蟆」即「井底之蛙」。見「井底之蛙」條。 01.《五燈會元.卷一○.雲蓋用清禪師》:「師曰:...
不遺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恐王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之,不如之。」王曰:「諾。」虞卿聞之,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虞卿曰:「此飾說也。」秦既解邯鄲之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講。王曰:「何謂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1>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因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逃去。 〔注解〕 (1) 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
下里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巴人下里注音︰ㄅㄚ ㄖㄣˊ ㄒ|ㄚˋ ㄌ|ˇ漢語拼音︰bā rén xià lǐ釋義︰即「下里巴人」。見「下里巴人」條。 01.《梁書.卷四九.文學列傳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02.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賓白部》:「自來作傳奇者,止重填詞,視賓白為末著。常有白雪陽春其調,而巴人下里其言者,竊怪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拍、擊。《書經.舜典》:「擊石撫石,百獸率舞。」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
得心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書畫》:「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學意義:李孝定《漢字史話》:「文字起源於圖晝,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俱備了形和意,一旦與語言相接合,賦了圖畫以語言的音,於是俱備了形、音、義等構成文字的三要件,便成為原始的像形文字,這是屬於表形階段;指事已屬表意文字,它本身是從表形過渡到表意意階段的中間產物;會意自然是表意文字的主體,它是以像形為基礎而產生的;假借則已進入了表音階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字則是了它的啟示纔產生的;但形聲字一旦產生,立即令所有造字方法失去光彩,它不但成為表音文字的主流,也成為所有文字的主流,後世新增的文字,幾乎全是形聲的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踐踏、踩。《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宋.蘇軾〈後赤壁賦〉: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主要是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文學詩歌總集之祖。〈大雅.大明〉篇是在歌頌周文王,他非常的恭敬謹慎,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來事奉上帝,因此得到了許多的福祿。行動舉止中,不違背應有的德行,他的美德因此彰顯,四方的諸侯國都來歸附。典源又見《詩經.大雅.烝民》。內容則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小心恭謹,效法古訓,具有良好的儀容風度。因此天子賦他重責大任,頒布命令於四方。後來詩中的「小心翼翼」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舉止十分謹慎,不敢懈怠疏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國事也趨於沒落,氣單逐漸向外擴張。唐末及五代初年,契丹不時南攻,擄掠不少漢人,在各地設置城寨州縣已安頓。漢人開闢農田,種植穀物,設立冶坊,打造鐵器,還築房舍,建城邑,甚至有了買賣的市場,這些新生事物必然促使游牧的契丹民族產生一些變化。 建國契丹地區的漢人,少數避難而來者之外,大都多是耶律阿保機的戰利品,漢人的生產成果也幾乎由他獨自掌握。因此,耶律阿保機雖然只是一部酋長,實力已超越了其他七部。漢人認為君主應該掌握大權,君位應該子孫世襲,這些觀念也影響了耶律阿保機,使他的作風有異於傳統領袖,也破壞了部落聯盟的慣例,招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至、到。《書經.益稷》:「決九川,距四海。」《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九》:「連軫距阡陌,子母相拘帶。」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