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1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心」:《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評曰:「孫登1>居心所存2>,足為茂美之德3>。、和並有好善之姿,規自砥礪,或短命早終,或不得其死,哀哉!霸以庶干適,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奮之誅夷,橫遇飛禍矣。」 〔注解〕 (1) 孫登:西元209∼241,三國吳人,孫權之長子,有才德。權為吳主時,立為皇太子,但早卒,諡宣太子。 (2) 居心所存:存心所在。 (3) 茂美之德:盛美的德行。 2、「叵測」:《新唐書.卷二○○.儒學列傳下.尹愔》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貞,字季弱。明《春秋》,擢高第。嘗受學於國子博士1>王道珪,稱之曰:「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2>也。」以親喪哀毀。除...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杞人憂天反義:智者不惑辨似: 「庸人自擾」及「杞人憂天」都有自尋煩惱的意思。 「庸人自擾」側重於「擾」,用於指稱無事生事,為自己招來困擾的舉動;「杞人憂天」則側重於「憂」,專指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 庸人自擾 杞人憂天 辨似例句 ○ ○ 兒子都還沒出門,她就開始擔心兒子路上的安全,真是~。 ○ ㄨ 這件事原本就是傳說而已,假如我們因此而自亂陣腳,那才叫~呢!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同歸殊塗注音︰ㄊㄨㄥˊ ㄍㄨㄟ ㄕㄨ ㄊㄨˊ漢語拼音︰tóng guī shū tú釋義︰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易經.繫辭下》:「《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天下何思何!』 02.《漢書.卷九九下.王莽傳》:「贊曰:『……昔秦燔《詩》《書》以立私議,莽誦《六藝》以文姦言,同歸殊塗,俱用滅亡。』」 參考詞語︰異趣同歸注音︰|ˋ ㄑㄩ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yì qū tóng guī釋義︰「趣」同「趨」。「異趣同歸」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管子.形勢》:「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1>既累為紹2>所敗,而猶攻之不已,虞3>患其黷武,且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4>。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竄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厭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如:「性命堪虞」。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前虞跋胡後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
2.疑、顧。《詩經.魯頌.閟宮》:「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濟3>。若實孑然4>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5>,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也。」權未許。瑁重上疏曰:「……今凶桀未殄,疆埸猶警,雖蚩尤、鬼方之亂,故當以緩急差之,未宜以淵為先。願陛下抑威任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以為後圖,天下幸甚。」權再覽瑁書,嘉其詞理端切,遂不行。 〔注解〕 (1) 淵:公孫淵(?∼西元238),三國魏遼東襄平人,公孫康子。魏明帝太和二年,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青龍元年,通孫權,權遺使立為燕王。旋斬吳使,送其首於權,明帝又拜為大司馬。景初元年,魏命淵入朝,拒命,發兵拒魏。二年,太尉司馬懿攻遼東,淵兵敗被殺。 (2) 狙詐:伺機耍詐。狙,音ㄐ...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千人。 (2) 顧:回首、回頭看。 (3) 市:買。 (4) 高枕而臥: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見「高枕無憂」。 (5) 放:免職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 賫:音ㄐ|,帶著。 (8) 文車:繪有文彩的車。 (9) 服劍:佩劍。 (10) 不祥:不善。
斟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可否而決定取捨。《國語.周語上》:「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紅樓夢》第一○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