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頭尖,吻長。眼大,上位。上下頜兩側具一小且向前突出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背鰭基與臀鰭基鱗鞘不發達。D. XII, 10;A. III, 12;P. 17;L.l. 38-43;腹鰭不延長;尾鰭圓形。體色多變,粉紅色至黃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不具縱條紋;鰓蓋後緣具一半圓黑班;各鰭黃色或淡色。
圓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上下頜突出,前側具 4強犬齒,上頜每側具一大圓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下頜無鱗。D. XII, 10; A. III, 11-12;P. 16;L.l. 30-33;尾鰭截形,上下緣鰭條不延長。體背呈紅色而帶有黃色,腹側銀白色;體側無明顯之縱條紋;背鰭第I-II棘間及臀鰭前端為鮮紅色斑,胸鰭基底具鮮紅色斜紋,尾鰭基底中央另具一紅褐色圓班;各鰭淡色或略帶黃色。
粉綠尾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莖直徑4-5 mm,多僅分枝於基部,覆有白粉,由較低節處生根。葉輪生,稍2型;沉水葉 (4- )5 -6枚輪生,輪廓倒披針形,先端圓,具25 - 30長達0.7 cm的線形羽片;挺水葉覆有白粉,(4-)5-6枚輪生,近頂端直立,下半部則大致平展,輪廓狹倒披針形,先端圓,上半4/5具(18-)24-36小羽片。

狹胸菊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蟲: 頭部、前胸栗褐色;觸角暗褐色,每節觸角小節基部淡褐色,前二節黃褐色,第一節較深;大顎黃褐色,末端暗褐色;小顎鬚、下唇鬚黃褐色;翅鞘、中、後胸腹板和腹部暗褐色;足基節、轉節、腿節和脛節基部黃褐色,餘腿節和脛節、跗節暗褐色至褐色。全身覆滿淡黃色細毛,頭楯前緣著生淡色刺毛,觸角、翅鞘、足除了細毛並參混黃色刺毛。頭部後側稍微隆起,側緣至頭楯前緣則略為凹陷,頭楯前緣中央有一凹口,表面布滿細微點刻而無光澤,觸角窩後有一矩形凹陷,觸角向後延伸至翅鞘2/3。前胸背板近正方形,側緣微呈拱形,側緣後側近後緣角隘縮;表面隆起,尤其是後面的部分,前側緣則凹陷,中線有一縱溝現於中後部;無光澤。小楯板三角形然末端...
雙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上下頜突出,前側具 4強犬齒,上頜每側具一大圓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下頜無鱗。D. XII, 9-10; A. III, 11-12;P. 16;L.l. 30-32;G.R. 14-16;尾鰭圓形。體色多變,粉紅色至黃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具紅色縱條紋;背鰭硬棘部黑色,鰓蓋後緣具一眼班,尾柄另具一紅褐色小班點;各鰭黃色或淡色。
伊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頭部背面輪廓稍凸;吻長為頭長的 26-27%;與雙斑鯛 (Bodianus bimaculatis)極為類似。上下頜突出,前側具 4強犬齒,上頜每側具一大圓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下頜無鱗。D. XII, 9-10;A. III, 12; P. 16-17; L.l. 32;G.R. 4-5+10;體背呈紅色,腹側銀白色而帶有黃色,體側具2-3條黑縱帶,有時散開成點狀縱列班;鰓蓋後緣具一眼班。背鰭具黑縱帶,軟條部與臀鰭黃色;腹鰭白色;尾鰭黃褐色。
東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特徵為前下頜相當尖突;腹鰭後端達臀鰭前緣;中翼骨上之齒塊前端位於副蝶骨上之齒塊前。背鰭 18;臀鰭 9;胸鰭 16-18;腹鰭10;具細孔之側線鱗片為77-80;側線上斜向鱗列 9;側線下斜向鱗列6;椎骨 77-78。體延長,稍側扁;吻部錐形;口下位;每邊各有兩個鼻孔,鼻膜將前、後鼻孔隔開,後鼻孔大於前鼻孔;上頜突出,上頜未達眶前緣;上、下頜具有小塊絨毛狀齒;除瞳孔外,眼睛和眼眶周圍的脂性眼瞼相當發達;鰓耙小而不發達。所有魚鰭皆為軟條;背鰭大,位於體中央;臀鰭小,位於體後部;愈後端的背、臀鰭軟條愈短,但最後的背、臀鰭軟條稍延長;胸鰭位於腹側;腹鰭,腹位,其始點位於第12根背鰭軟條之正下方;...
絲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型,側扁;頭尖,吻長。眼大,上位。上下頜兩側具一小且向前突出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背鰭基與臀鰭基鱗鞘不發達。D. XII, 11;A. III, 11;P. 17;L.l. 29;腹鰭延長如絲,末端可達肛門;尾鰭近截形。體淡黃色至橙黃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具一條橙紅色縱條紋;尾柄另具一紅褐色小班點;背鰭近鰭緣處具一黑帶,而止於第4軟條;各鰭黃色或淡色。。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貉,音ㄏㄜˊ,一種形似狸的野獸。「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語出《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星生受,則麼將謂韓信功名如此艱辛,元來這打魚的覓衣飯吃,更是生受。」 02.《聊齋志異.卷三.毛》:「馬問:『何遽言別?』曰:『戴月披星,終非了局。使君自有婦,搪塞何為?』天明而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