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忍受、受。如:「挨打」、「挨罵」、「挨餓」。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我如今無鋪無蓋,教我冷難挨。」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狀況不了解,在作戰時,就會互有勝負。如果都不了解對方和自己的情況,那這樣的軍隊,在每次作戰時,就會遇危險。後來「知己知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正確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對手的實力。出現「知己知彼」的書證如元.劉敏中〈念奴嬌.烏飛兔走〉詞:「美景良辰,親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處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意思。演變到後來,「知己知彼」的使用範圍已經從軍事擴充到其他方面,如外交、商場上的競爭等,能夠「知己知彼」,才能在重要的關鍵做出正確的決策。
離鄉背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陛下看看囚被虜,由自信邪臣向此行踏。你也戀不得皇宮內苑,寵不得皓齒朱顏,虐不得萬邦黎庶。有分離鄉背井,向五國城忍寒受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人扮演腳色,表現人生或生活周現象的表演活動。[例]喜劇、歌劇、話劇
一介不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九齣:「母親,吾豈不知一介不取,古人高義。前日因魚梁監稅,偶然覓得鮮蚶,聊以製鮓相遺,不謂反艴怒,是吾之過也。」
池魚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內)收成不好,有了災荒,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同時還把河東的糧食調濟河內;要是河東收成不好,了災荒,我也照樣辦理。我看鄰近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能夠像我這樣愛護百姓,然而鄰近的百姓不見得減少,我國的百姓也不見增多,這是何故?」孟子說:「大王,你是喜歡打仗的,就拿打仗這件事情來做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到了戰場上,戰鼓一響,兵刃相接便有勝敗,打敗了的,免不了要丟盔棄甲,奔跑逃命。在那些逃命的士兵當中,有跑得快的,也有跑的慢的。假如有一名士兵跑的慢,只逃了五十步,看見前面另一個士兵跑的快,逃了一百步。他因此就嘲笑逃一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這樣。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惜天下之一家,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換樂弦,更改車行道路。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封神演義》第八回:「待老臣同進朝歌,直諫天子,改弦易轍,以救禍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