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穀梁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穀梁傳〕為〔春秋〕三傳之一。據唐初人楊士勛〔春秋穀梁傳序疏〕記載:穀梁子名俶,字元始,魯人,一名穀梁赤;受經於子夏,為經作傳,故曰〔穀梁傳〕。傳孫卿,卿傳魯人申公,申公傳博士江翁;其後魯人榮廣大善〔穀梁〕,又傳蔡千秋。漢宣帝好〔穀梁〕,擢千秋為郎,由是〔穀梁〕之傳大行於世。阮元〔十三經校勘記〕引王應麟之言指出:「穀梁子或以為名赤,或以為名俶,顏師古又以為名喜。〔爾雅〕載:『俶訓始』,故字之始;〔論衡案書〕則記作穀梁寘,後人習慣上多以穀梁赤名之。」
  〔穀梁傳〕或〔穀梁春秋〕之名,不見於〔史記〕;最早見於〔漢書‧儒林傳〕:「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 〔詩〕于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
〔四庫全書總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乾隆37年(1772),安徽學政朱筠奏請開館校書,言曰:「臣請皇上詔下儒臣,分任教書之選,或依七略,或準四部,每一書上,必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敘於本書首卷。」翌年四庫全書館開始工作,即依此建議,每書均各撰〔提要〕一篇。乾隆39年(1774)高宗並對〔提要〕之撰述方式,有所指示:「令於所列諸書,各撰〔提要〕,…每書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論世知人,次考本書之得失,權眾說之異同,以及文字增刪,篇帙分合,皆詳為訂辨,巨細不遺,而人品學術之醇疵,國紀朝章之法戒,亦未嘗不各昭彰癉,用著勸懲。」由於高宗對〔提要〕內容要求相當詳備,故〔四庫全書〕著錄各書之〔提要〕,對讀者極有幫助。
  四庫全書館...
〔戊申詔書〕(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治四十一年(1908)七月,日本當時首相桂太郎第二次組閣,除發表十二項政治綱領外,在內政工作上,以對抗社會主義思想為第一要務;因而緊急發布〔戊申詔書〕,冀望扼止社會主義思想的蔓延。
  〔戊申詔書〕之由來,主要是和發布當年的干支算法,(剛好是戊申年)有關。至於詔書,乃表示天皇正式透過法律程序所下詔的命令,並有國務大臣的副署。這和〔教育勅語〕只是天皇本人對國民表明其意見而無國務大臣副署者有所不同,當時日俄戰爭剛結束不久,明治政府面臨重大危機;為了解決危機,認為需對以〔教育勅語〕為本的天皇制體制加以補強,乃有〔戊申詔書〕的頒布。
  此詔書剛頒布時,只稱做「詔書」,至同年...
〔六祖壇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祖壇經〕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為禪宗六祖慧能之語錄。唐高宗儀鳳(677)二年,慧能於韶州曹溪寶林寺開宗說法,應刺史韋璩邀請出山,放大梵寺為僧尼道俗,授「無相戒」,依〔金剛經〕講大乘義,此書即弟子法海奉韋璩之命集記成帙。法海卒,原本付同學道漈;道漈卒,付門人悟真,後世〔壇經〕大抵由悟真傳出,流傳過程幾經竄改,添糅削除,書題、內容、文字、段落等往往不同,詳略懸殊,先後有二十餘種版本。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收錄兩部:一曰〔南宗頓教最上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川大梵寺施法壇經〕,「兼受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乃據古寫敦煌本大英博物館藏本,全一卷,凡五十七節,不分品目,俗...
〔孟氏行為困擾調查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氏行為困擾調查表〕是一九五○年由孟尼(R.L. Mooney)和高登(L.V. Gordon)所編。此調查表乃為便利諮商者和諮商人員間溝通而設計,嚴格說,並非一種測驗工具。國內之修訂本分為國民中學用、高中高職用及大專用三種,修訂者有胡秉正、何福田、周幸等,由中國行為科學社出版。測驗功能在了解受試者的困擾問題,以提供教師及輔導人員之參考。
  1.測驗內容:(1)國民中學學生適用之調查表有七類問題:健康與身體之發展,學校生活,家庭與家屬,金錢、工作與前途,異性關係,人際關係,自我關懷。最後另有三個問題,詢問受試者之困擾問題及解決之道;(2)高中高職學生適用之調查表共有三百三十題...
〔大學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問〕為明代王守仁(1472~1528)所著。王氏字伯安,浙江餘姚人,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大學問〕是他在浙江稽山書院講學,學生初入門首先講授的教材。原本陽明講學都是以口耳相傳,不立文字;他認為如果筆之於書,當一般文字閱讀,就沒有多大益處。後來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八月,他奉命出征廣西,臨行前,弟子請求筆錄,陽明才撰成此篇以貽弟子。
  〔大學問〕全文約兩千餘字,主要針對〔禮記.大學〕首章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及「格、致、誠、正、修」之涵義、「本、末」、「先、後」等,加以闡明並發揮;全文採用一問一答方式寫出。
  陽明以孟子人皆有...
〔條陳十事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陳十事疏〕為宋范仲淹(989~1052)所上奏疏之一。據〔宋史‧范仲淹傳〕,宋仁宗親政後,銳意太平,慶曆三年(1043)八月丁未,以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上既擢之,每進見,必以太平責之,數令條奏當世之務。仲淹語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後,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賜手詔督促。既而又為之開天章閣,召對賜坐,給筆札使疏於前。仲淹惶恐,退而上十事。依〔范文正公奏議卷上〕范氏奏陳,如欲補救當時「綱紀制度,日削月侵,官壅於下,民困於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之弊,須十事:一、明黜陟,二、抑僥倖,三、精貢舉,因、擇長官,五、均公田,六、厚農桑,七、修武備,八、推恩信,九、重命令...
〔李克特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克特量表是由李克特(Rensis Likert)於一九六二年所創;量表的內容係由一些敘述所組成,每一個敘述均涉及一個人對某一對象所持的態度。
  李克特量表的敘述具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表示對某一對象之正向或喜好的態度,稱為喜好的敘述;另一種則代表對某一對象之負向或不喜好的態度,稱為不喜好的敘述。一般而言,一分典型的李克特量表應含有等量之正向與負向的敘述。
  李克特量表是一種總和評定量表(summated scales),評測的結果代表一個人對每一個敘述所持的贊同程度或態度。通常李克特量表中的每一個敘述均含有五個反應選目,「完全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及...
〔弟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規〕為傳統學塾的蒙學教材;清李毓秀撰,共一卷。本書取〔論語.學而篇〕之文意:「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分為五節。第一節即開宗明義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第二節以孝弟為主題,教導為人子女、兄弟的態度及儀節。第三節以謹信為主題,教導為人應有的風範及禮儀。第四節以泛愛眾而親仁為主題,教導各種處世的道理。第五節以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主題,教導學習讀書、寫字的要訣。全文共一千零八十字。每三字一句,每二句一對應,內容取材自〔論語〕、〔孟子〕、〔禮記〕等,易懂易讀,學者可琅琅上口,寓生活規範之揣摩於誦讀之間,是...
〔經籍纂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籍纂詁〕106卷,清阮元(1764-1849)主編
  清嘉慶4年(1799)琅嬛僊館刊本
  清嘉慶19年學海堂刊本
  清嘉慶間(1796-1820)揚州阮氏琅嬛僊館刊本
  清光緒6年(1880)淮南書局刊本
  清光緒9年點石齋影印本
  清光緒14年鴻寶齋石印本
  清光緒20年點石齋石印本
  清光緒間(1875-1908)文瑞樓影印本
  民國49年(1960)臺北世界書局影印本,書前有目錄索引
  此書堪稱古書中訓詁資料之總集,其編纂肇因於阮元督學浙江時,以研讀經史必先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