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面俱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神祇。「文昌」本為星名,亦稱「文曲星」、「文星」。「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帝君」。相傳是晉代張氏因晉戰歿,人民立廟祀之。宋代時封至「英顯武烈王」。道家將其稱為「梓潼帝君」,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時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星遂合而為一,稱「文昌帝君」,主宰天下文教之神。士人多崇祀之,認為可保功名。關於文昌廟的楹聯不少,梁章鉅以為程恩澤所作的對聯:「宇宙大文章,源從孝友;古今名將相,氣作星辰。」不但氣勢恢宏,對仗工整,而且與文昌祠的來源最為貼切,在各方面都照顧到了,因此梁章鉅將之抄錄在書中保存,以供後人欣賞參考。後來「面面俱到」被用來形容各方面都照顧到。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女班頭;一個通徹三教九流,一個曉盡描鸞刺繡。」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ǐ yǒu yú jiù釋義︰即「死有餘辜」。見「死有餘辜」條。 01.宋.宋祁〈代陳州章相公乞致第一表〉:「玷廊廟之儀型,被史家之貶戮,死有餘咎。」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得志、得到賞識。《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序》:「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漢.王充《論衡.逢遇》:「吾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出、做官。《孟子.公孫丑上》:「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荀子.大略》:「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
盛氣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凌,欺侮。「盛氣凌人」指用傲慢的氣勢壓迫別人。語本宋.樓鑰《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致贈特進汪公行狀》。 △「仗氣凌人」、「咄咄逼人」
見義勇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iàn yì gǎn wéi釋義︰即「見義勇為」。見「見義勇為」條。 01.宋.曾鞏〈太子賓客致陳公神道碑銘〉:「為吏明悟敏捷,見義敢為,不少屈以求合。」 02.《明史.卷一六五.葉禎伍驥毛吉列傳.伍驥》:「莊重寡言笑,見義敢為。」
豐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厚碩美。宋.歐陽修〈祭杜祁公文〉:「士之進顯於榮祿者,莫不欲安享於豐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