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二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能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例]敬業樂群是使工作愉快的不二法門。
破鏡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難過,再也不肯吃東西。楊素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非常感動,就讓樂昌公主回到徐德言身邊,這對夫妻終於能重新團圓。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破鏡重圓」,用來比喻夫妻離散或感情決裂後重新團圓合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足或不的意思。如:「經得起現實的考驗。」、「承受不起輿論壓力。」
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幾百塊錢,少了不使的。」
目瞪口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侯禎年輕並且尚未娶親,今日見著您的丰姿,十分仰慕,我願意留在廟裡,作為掃除的僕役以侍奉您,希望您能成全。」當天晚上夏侯禎回去後,變得神智迷糊,無法入睡,像是被陰靈入侵。他的友人皇甫枚趕來探望,看到他瞪著雙眼,嘴巴緊閉不能出聲,一付呆滯的模樣。皇甫枚猜想應是在「女靈觀」中,他所說的話得罪了女神,於是趕緊代他向女神告解道歉,夏侯禎才恢復正常。在此文中,「目瞪口噤」是形容夏侯禎被陰靈入侵,瞪著眼睛,嘴巴緊閉的失神模樣。後來「目瞪口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驚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以、能。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許多問題想要辯倒僧會,他問僧會說:「佛教所宣揚的是什麼道理呢?」僧會回答:「是視眾生平等。君王能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人民能懂孝悌仁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建構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建構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測量某一個理論的建構程度。在心理學上常使用建構的例子,例如:學業性向、機械理解、語文流暢、焦慮、內向外向、動機智力、情緒穩定等等,都是心理學理論的構念或假設性的概念。建構是心理學者為了分析或解釋人類的內外在行為,對個人行為特質的一種假設,然後由受測者對測驗工具所作的行為反應,據以推測其是否具有這些特質。建構效度的分析,需要從許多不同的資料來源,依據邏輯及經驗來分析。其方法與技術,通常有以下幾種:1.相關檢定:如果某測驗依據心理學或教育學的某一種理論來...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己知彼」原作「知彼知己」。「知己知彼」是指除了解自己外,對於對方的情況也有透澈地了解及掌握,最早是使用在軍事方面。在《孫子.謀攻》中就提到,能確切了解敵我雙方的優劣長短,掌握詳細的情況,這樣在每次的作戰中,才能避免危險,而對於敵我雙方其中一方的狀況不了解,在作戰時,就會互有勝負。如果都不了解對方和自己的情況,那這樣的軍隊,在每次作戰時,就會遭遇危險。後來「知己知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正確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對手的實力。出現「知己知彼」的書證如元.劉敏中〈念奴嬌.烏飛兔走〉詞:「美景良辰,親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處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意思。演變到後...
僧多粥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釋義2 二、出處3 三、例句4 四、相似相反詞4.1 四、1相似詞4.2 四、2相反詞 一、釋義由多人分取不足額的差事或利益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分配。在一間大寺廟裡忽然有成千的僧侶正要進寺廟吃齋拜佛,後來伙頭僧因為錯估了人數加之前化緣和其他寺廟的僧侶競爭所以得來的米也不購,所以造成外來大部分僧侶不高興轉而還俗當普通人去努力種田。比喻同一樣的職業人數太多,供不應求 ,造成市場飽和...自然能要這樣的職業的公司自然少了很多。 二、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二回:“師爺的席面是看得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