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西遊記》第二二回:「八戒道:『我把你這個潑怪!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冒犯、干犯。如:「觸犯長上」。《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婆婆耐不過,從頭將打先生、媒人、觸夫主、毀公婆,一一苦訴一遍。」
嬌生慣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想斬草除根,以除後患。他對小璉哥十分刻薄,不讓他吃飽,晚上睡在廚房的炕上,沒有床沒有被,又打又,作牛作馬,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變得又瘦又病。還好後來晁夫人收留他,晁思才也因作惡太多而死,又一印證果報之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斥責、怒。通「呵」。《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訶之。」《晉書.卷五三.愍懷太子傳》:「成都王穎見而訶謐,謐意愈不平。」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叛變失敗,但仍握有權勢,耿直的周顗開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場途中,經過帝王祖廟,周顗破口大說:「王敦這個奸臣使國家傾危,生民塗炭,希望上天顯靈,讓他早點遭到報應!」話還沒說完,衙役便用戟(ㄐㄧˇ)搗得他滿口是血,但周顗並未顯露畏懼之色,仍從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語,後來濃縮成「少不更事」,用來形容年紀輕,閱歷淺薄。而「更事」一詞在晉朝之前已見於文獻。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曾對人說:「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意為:我能預知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因為我超凡入聖,不過是經歷世事豐富而已。
端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細察看。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端詳這文冊,那廝亂綱常當合敗。」《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取過來仔細端詳過一回,了一聲:『胡說!』」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三齣:「我那時疾言厲色,雖辱了他一場,恨藏奸賣俏,真是個人中獸。」《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爺的臉色,已經平和了許多;就是問話的聲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厲色了。」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截引《詩經》中某篇詩的某一章,以表達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顧原詩的意思。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後來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談話中的某一句,而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內容的原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紅樓夢》第五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斷章取義,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我自己不成!』」
詬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恥辱。《禮記.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引申為譏、指摘。宋.蘇軾〈與李公擇書〉:「非兄,僕豈發此?看訖,便火之,不知者以為詬病也。」也作「詬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責。如:「申斥」、「痛斥」、「呵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