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泛讀、博覽。如:「涉獵群書」。宋.王安石〈祭韓欽聖學士文〉:「紛百家兮並涉,超獨懷兮道德。」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充《論衡.逢遇》1>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2>、太公3>行耦4>,許由5>、伯夷6>操違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中有離。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生於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並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
一見如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見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傳》。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到鄭國訪問。見到大夫子產,相談甚歡,好像相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彼此互贈珍貴禮物,表示深厚的情誼。而在《晉書》中,也有「一面如舊」的說法。晉朝時,吳郡的陸機、陸雲兩兄弟自認為江南名家子弟,相當自負,從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裡。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張華,與他相處就如舊識般親切,陸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風範,並以老師之禮相待。後來「一見如故」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初次見面就相處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衡量。《禮記.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漢.鄭玄.注:「繩,猶度也。」唐.孔穎達.正義:「繩是量度之物,經云以繩德厚謂度量之以道德仁厚。」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所謂德行,就是個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德行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兒童應該從小就接受道德訓練,對人生的要求作出回應。他認為,只有藉由不斷行善,才能變成有德的人。我們一般談到道德教育,多半是指稱品格教育,追根溯源,實可歸功於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和中國儒家一樣都提倡中庸之道,無論是我們的情緒發用或行動表現,都應謹守中庸之道,而過猶不及都不可取。儒家談中庸有一套上通天道的道德<...
社會連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社會的社會連帶形式,社會為整合各種個體,而得以接納更多元的價值以及文化。而法律和規範也多為維持某種道德底線,而非嚴厲要求個體。(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連帶英文關鍵字:Social Solidarity 參考文獻註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380註2:D.W.Francis。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 譯。韋伯文化。 P.79~P.81
投射作用(Projec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臨床心理上也發現病患總是疑心他人欲加害於己,卻是因為患者具有憎恨、仇視他人的念頭,但「恨」是違背超我道德良知監督的,因此將此念頭歸咎於他人,認為「別人先恨他」,那麼他恨別人便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恨我、想害我,所以我才這麼做」總比「不為什麼,我就是恨他、想害他」來的容易讓自己接受!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nism.html現代人的悲歌---論心理防衛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研習。通「修」。《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老子脩道德。」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畫餅充饑注音︰ㄏㄨㄚˋ ㄅ|ㄥˇ ㄔㄨㄥ ㄐ|漢語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釋義︰即「畫餅充飢」。「饑」通「飢」。見「畫餅充飢」條。 01.唐.馮用之〈權論〉:「聖人知道德有不可為之時,禮義有不可施之時,刑名有不可威之時,由是濟之以權也。其或不可為而為,則禮義如畫餅充饑矣。」 02.《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嬌鸞百年長恨》:「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參考詞語︰充飢畫餅注音︰ㄔㄨㄥ ㄐ| ㄏㄨㄚˋ ㄅ|ㄥˇ漢語拼音︰chōng jī huà bǐng釋義︰猶「畫餅充飢」。見「畫餅充飢」條。 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以為是」即自認為是,指自我主觀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孟子.盡心下》中,萬章問孟子,為什麼被大家公認是忠厚老實的人,孔子認為是傷害道德的賊呢?孟子回答說:「這種人你舉不出他哪裡不對,即使覺得他可惡,卻無從攻擊起。隨世浮沉,平時看起來忠厚老實、行為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但在他的主觀意識中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這樣的人看似有德,本質上卻是無德,所以說是傷害道德的賊。」後來「自以為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自認觀點與做法正確,不肯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