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7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瀝膽墮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安於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髮。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絫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太山。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絫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以為大王惑也。
天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命、天道。《左傳.哀公二年》:「簡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國語.楚語下》:「天明昌作,百嘉備舍。」
符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帝王受天命的象徵。古人認為天降祥瑞於國君,使其有憑證治理國家。《魏書.卷一八.太武五王傳.臨淮王譚傳》:「光武又無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不由父祖。」
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原。《朱子全書.卷二四.中庸一》:「問天命之謂性,此只是從原頭說,否曰萬物皆只同這一個原頭。」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已請求天帝,將晉交付給秦國,將由秦國來祭祀他。因為有此夢,所以秦穆公引用來說明自己俘擄晉惠公是應了天命。晉國大臣一聽,三鞠躬並叩首說:「君王腳踩著后土,頭頂著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敢請在下邊聽候您的吩咐。」從這段故事來看,可以知道「下風」一詞很早就具有「卑下」的意思。在《莊子.在宥》篇提到黃帝去見廣成子,「順下風膝行而進」,也是表示卑順的意思。後來由「下風」演變成「甘拜下風」的成語,表示自認不如對方,由衷佩服的意思。
赤伏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讖文。漢時劉秀曾得赤伏符,占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以為得天命,於是藉此起事,推翻新莽,恢復漢朝。見《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後泛稱帝王取得天下的符命。元.郭鈺〈早春試筆〉詩:「喜聞諸將黃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前功盡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功盡棄」之典源,提供參考。 ◎1《戰國策.西周策》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白起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1>破韓、魏2>,殺武3>,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4>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5>韓而以攻梁6>,一攻而不得,前...
披肝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反掌之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