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41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委曲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歷代名臣奏議.卷一八五.去邪》引宋.衛涇〈論蘇師旦狀〉:「臣所奏文字,已得依。徒以三吏之故,稽留敕命,委曲求全,是陛下刑政獨行公卿而不行於胥吏,何以服人心,何以令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以君王的命令傳召臣下。《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肅宣權,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鏡花緣》第四回:「剛才奴婢已向各花宣過聖意。」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注解〕 (1) 洛陽: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 (2) 豐沛:沛縣豐邑,位於今江蘇省西北,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 (3) 揚鑣:揚起馬銜,比喻驅馬前進。鑣,馬口中所含的鐵環。鑣,音ㄅ|ㄠ。〔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列傳.河間公齊》
束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復省視。」 02.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序〉:「至於濂、洛、關、閩之學,不究禮樂之源,獨標性命之。義疏諸書,束置高閣;視如糟粕,棄等弁髦。」 參考詞語︰置之高閣注音︰ㄓˋ ㄓ ㄍㄠ ㄍㄜˊ漢語拼音︰zhì zhī gāo gé釋義︰猶「束之高閣」。見「束之高閣」條。 01.《西遊補.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裡,見師父果然做了將軍,取經一事,置之高閣,心中大亂,無可奈何。」 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六.練兵上》:「縱有黃帝握奇、太公陰符、孫吳心法、諸葛八陣,或置之高閣,或視為陳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規律、意。如:「天理」、「公理」、「真理」、「義理」、「定理」。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帝允許。有一天,石顯故意回來得很遲,宣稱元帝詔令,喚開宮門。不久,果然有人上書控告石顯,假傳聖,私闖宮門。元帝看了笑著把奏章拿給石顯看。石顯趁機流淚地說:「陛下太寵信我,所以很多人嫉妒我,想陷害我。類似這種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英明君主才知道我的忠心。但我出身微賤,無法以區區之身承受天下人的怨恨。請准許我辭去中樞機要的職位,能回到後宮,來負責清潔灑掃的工作,我就死而無恨。請求陛下可憐我,讓我留下這條小命。」元帝聽了深表同情,再三安慰石顯,又重重賞賜一萬萬的錢財給石顯。這兩個典源一用「任勞」,一用「任怨」,後來被合用成「任勞任怨」,形容人做事熱心負責,不辭勞苦,不怕嫌怨。
設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行文時,忽然由平敘的語氣變為詢問語氣的修辭法。用以提起篇,製造文章餘韻,構成前後呼應,或加強語文氣勢。如唐朝杜牧〈清明〉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以問句「借問酒家何處有」提起「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情景。
鐘鳴鼎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鐘鳴鼎食」條。 01.《隋書.卷五七.盧思道列傳》:「妍歌妙舞,列鼎撞鍾,耳倦絲桐,口飫珍。」 參考詞語︰鳴鍾列鼎注音︰ㄇ|ㄥˊ ㄓㄨㄥ ㄌ|ㄝˋ ㄉ|ㄥˇ漢語拼音︰míng zhōng liè dǐng釋義︰「鍾」通「鐘」。「鳴鍾列鼎」猶「鐘鳴鼎食」。見「鐘鳴鼎食」條。 01.《藝文類聚.卷九七.蟲豸部.蟬》引隋.盧思道〈聽鳴蟬〉詩:「長安城裡帝王州,鳴鍾列鼎自相求。」 參考詞語︰列鼎鳴鐘注音︰ㄌ|ㄝˋ ㄉ|ㄥˇ ㄇ|ㄥˊ ㄓㄨㄥ漢語拼音︰liè dǐng míng zhōng釋義︰猶「鐘鳴鼎食」。見「鐘鳴鼎食」條。 01.唐.王仁裕〈與諸門生春日會飲繁臺賦〉詩:「謾誇列鼎鳴...
鵬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學宗是要人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不要去計較那些是非、大小、有用無用等的判斷,因為這些都是人為的,並非恆常不變。人們如果一味計較這些,身心就會被牢牢綁住;要學著拋棄這種種的束縛,才能得到真正的放任自得,也就是莊子所謂「逍遙」的境界。為了引導人們能接受他的思想,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來啟發人們。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奮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
七竅生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訴父親說,家人都在瓦崗城中安頓妥當,請邱瑞歸降。邱瑞聽後一時急得七竅生煙,主意全無。一會兒接到聖說皇上要賜死自己,邱瑞長歎一聲,吩咐邱福先去通報,即收拾十五萬人馬,歸降瓦崗。「七竅生煙」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焦急或氣憤到了極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