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己有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有羞恥心,凡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宋.陸九淵〈與徐子宜書〉:「兄質性厚,行己有恥,不至有是。」
巴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努力、勤奮。元.劉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曲:「寞寞終歲巴結,孤孤另另徹夜咨嗟。」也作「巴劫」。
知難行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重要學說之一。旨在破除「知之非艱,行之維艱」的舊說,從而袪除坐而言不能起而行之苟且偷惰的積習,勉勵國人實力行,奮鬥不懈。認為除了努力求知外,更應從力行中求真知,如此才能解決知難的問題。也稱為「行易知難」。
憂心如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三國演義》第八○回:「漢中王聞孔明病,親到府中,直入臥榻邊問曰:『軍師所感何疾?』孔明答曰:『憂心如焚,命不久矣!』」
琹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情懷。不論寫人、事、物、景,莫不基於愛和同情,常映現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寫作使她的人生更定,能夠向世界傳達出無限溫柔與關懷,積極、奮發、樂觀、進取的思想種子。寫作使琹涵具體發揮「服務的人生觀」,使她的生命從此更有意義和目標。作品曾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及海外僑校指定教材。 作品 留一方心田忘憂谷心海微瀾向陽光多處行溫暖的心年少情懷天天天晴溫柔的角落春天的拜訪畫自己的臉譜像清泉一般希望是一座山清音歲月的名字心中桃源生命之愛陽光下的笑臉 評價 回到白河鄉下教書,琹涵並不知道自己在學生心中佔了多少份量?十分醉心戲...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一世」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1>王荊公2>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3>候濂溪4>,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5>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6>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
始終如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始至終都不改變。《梁書.卷二七.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隆友道》:「寓于公囚所側近,日以美饌餽,凡三載,始終如一。」也作「終始如一」、「始終若一」。
致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敬意。《左傳.成公十三年》:「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三國演義》第一○回:「知操父經過,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
史無前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久病死。曾啟陳請鵡除逋租,寬刑息役 。居雞籠山西邸,延攬學士,抄《五經》、百家,撰《四部要略》。信佛教,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眾僧。今存《南齊竟陵王集》輯本。 (2) 王融:西元467∼493,字元長,南朝齊琅邪臨沂人。舉秀才,為太子舍人,遷祕書丞。因謀立竟陵王,賜死獄中。為文詞藻富麗,為當世所稱譽。著有文集十卷。 (3) 佐:輔助者。 (4) 前例:以往發生過的事例。
杜漸防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