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袍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袍,外衣;澤,通「襗」,內衣。語本《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後遂用「同袍同澤」形容軍人間休戚與共的友情;省為「袍澤」,作為軍中同事的稱呼。如:「袍澤之誼」、「袍澤故舊」。
和衷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莒人先濟,諸侯從之。 〔注解〕 (1) 苦匏:一種有苦味的葫蘆,不能食用,晒乾後可在渡水時繫於腰間作為浮囊。匏,音ㄆㄠˊ。 (2) 不材於人:不可食用。材,通「裁」,處置、安排。此處指苦匏不可食用,對人類而言,沒有什麼用處。 (3) 共:音ㄍㄨㄥ,通「供」,供給。 (4) 濟:渡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向人民徵收所得的一部分,作為國家經費。如:「所得稅」、「營業稅」。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的歧視﹐帶有明顯的大漢族主義色彩。孔丘作《春秋》﹐提出了“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觀點﹐夷夏之防理論作為儒家的政治主張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這一理論在中國的不同歷史時期起著不同的作用。當華夏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時﹐夷夏之防的思想激勵了華夏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推動他們積極進行反侵略鬥爭﹐捍衛華夏文明。當華夏民族處於優勢的時候﹐則往往產生大漢族主義。
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憲法(Constitution)憲法作為一個國家內部設立的規範,其內容包刮國家與人民關係以及國家內部組織的法律,且此法律能為國家所服從、遵守。(註1)憲法的功能一、保障基本權二、組織與限制國家權力三、維持國家運作秩序四、促進國家整合的功能目錄1 憲法的特性1.1 一、最高性1.2 二、原則性1.3 三、開放性1.4 四、政治性1.5 五、妥協性1.6 六、固定性與機動性2 參考書目3 關鍵字 憲法的特性 一、最高性憲法的最高性具有以下兩種意義(一)憲法在國家所有法秩序的體系中效力最高,而憲法的效力非源自於其他法律,憲法自...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功利的友誼,找尋心靈自然的交流。是自我表現的趨向:青少年學生,希望掙脫成人的束縛,反傳統、反權威的作為,使得個人在同儕團體中獲得敬重。而且,青少年喜歡追求創新、發揮自我,追求自立自主,喜愛直接了當的活動,進一步追求自我表現。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學生次級文化英文關鍵字:Students’ Subcultures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225。教甄策略研究中心。李佳玲(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次級文化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明星(2003)。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
兩敗俱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敗俱傷」是說雙方爭戰,可能因此都受到損傷。這句話出自於《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在傳中,論及自古以來宦官的禍害遠超過女色。因為宦官最親近國君,在照顧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機會,可獲得國君的信任,而讓國君逐漸疏遠忠良賢臣。於是國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禍害因而潛伏滋長,等到有一天國君發覺情形不對,終於想要重新信任忠臣來圖謀改善。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遇此狀況,縱有聖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匏瓜空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繫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語本《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後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志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義工」是義務工作,在休假或工作休閒的空餘時間,從事不支薪的服務工作;「志工」則將付出、服務人群作為志向,不計較時間、代價、體力的付出,願意排除萬難,並且以歡喜心投入。 志工種類根據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網站的整理,現今台灣社會所擁有的志工服務種類分為:行政支援、女性服務、兒童服務、老人服務、青少年服務、障礙者服務、輔導個案、動物保護、環境保育、社區發展、臨時住宿、生活扶助、收容收養、急難救助、教育研究、電腦科技、就業輔導、宗教服務、休閒娛樂、健康醫療、法律諮詢、權益倡導、媒體傳播、藝術文化、海外救援、國際交流、其他…等。...
形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由一個人的內涵作為,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色。如:「他在小說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頗引起讀者的共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