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幫助別人當做是件快樂的事。如:「如果人人都懷著助人樂的心,那麼社會將更祥和。」
大有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很有發展的希望。如:「這件事情還大有可,不要灰心。」
已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做過分的事。語出《孟子.離婁下》:「仲尼不已甚者。」後常指對人的責罰或批評要適可而止,不可太過分。
一日師,終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只要做了你一天的老師,就得終身視之父輩。《西遊記》第三一回:「萬望哥念『一日師,終身父』之情,千萬救他一救!」
莫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什麼能超過它。形容程度極深。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四.樞密稱呼》:「遂有知院同知之目,初出于典謁街卒之口,久而朝士亦然。名不雅古,莫此甚。」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六.啟聖祠〉:「顏回、曾參、孔伋,子也,配享堂上;顏路、曾點、孔鯉,父也。列祀廡間;張載則二程之表叔也,乃坐其下。顛倒彞倫,莫此甚。」
化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零散的聚合整體。如:「他以每月固定存一點錢的方式,化零整的積成一筆購屋基金。」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施金納(Burrhus F. Skinner)所提出的。施金納在〔自由與尊嚴的超越〕(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一書中認人類行的學習或終止,依行能否獲得滿意的結果而定。
  增強理論所根據的原則有四,即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懲罰(punishment)和消弱(extinction)。正增強的作用在於強化某一能夠帶來愉悅性結果的行反應;負增強的作用在於強化某一能夠使厭惡性結果停止的行反應;...
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成一體。如:「他喜愛爬山,享受與大自然融一體的感覺。」
大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匯聚成盛大的景觀。如:「那兒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珍禽蔚大觀。」
課程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教學法目錄1 一、源起2 二、理論3 三、重要原則4 四、行課程計畫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源起1.張雪門先生於民國29年在北平香山慈祐院辦幼稚師範實驗研究時所提昌的教學法。2.民國35年7月張氏到台灣推廣此教學法。3.盛行於民國49年~56年間。 二、理論1.主張幼兒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課程,強調以幼兒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