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02 ms
共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薄板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薄平板受力後的力學現象,根據薄平板的特性及可能的應力與應變分佈狀況,取與板之上下兩平面等距離之面為參考面,稱為中間面(midplane或median plane)。由於板很薄,假設在中間面垂直線的板部分,其撓度w與彎曲轉角ψ與中間線上的w與ψ相同。與中間面平行之位移變化主要為彎曲現象與中間面距離成正比,即:
令板在xy平面上,中間面的z座標為0,其位移為: uα(x, y, z)=zψα(x, y),α為x或y uz(x, y, z)=w(x, y) 以此假設推展出來的板結構力學理論稱為薄板論。 在xy面上之薄板... |
最大法向應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桿件承受三方向的法向主應力;如為σ1>σ2>σ3。其破壞理論設為當其中一個法向主應力達到破壞的值(如降伏強度),則此稱為最大法向應力理論。
|
BCS理論;基本控制系統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指基本控制系統(basic control system)理論。 (二)指1957年由Bardeen,Cooper和Schrieffer三人發表(故稱BCS)有關超電導效應的理論。其指出在超電導材料中,當溫度低於轉變溫度TC時,電子成對存在。 |
潛在特質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在特質理論,包含一組數學模型,描述可觀察的變項和潛在特質之間的函數關係。潛在特質模型的核心是一個表達因刺激而產生的可觀察反應與潛在特質之間的數學方程式。
若將潛在特質理論應用到能力或成就測驗上,則稱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 IRT)。是以數學函數來描述測驗項目、受測者反應、潛在特質關係的一種理論。潛在特質理論認為受測者反應可用潛在特質上的地位加以描述。因此,若了解測驗項目特性和受測者反應的關係,再由經驗推得受測者反應和潛在特質間的關係,便可得知受測者在潛在特質上的地位。 潛在特質是量度受測者能力或特性的一種指標。此能力或特性多為... |
觀點轉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點轉換理論係以意識改變的過程來解釋成人學習的一種理論架構。由美國學者馬濟洛(J. Mezirow)於一九七八年提出,其後並多次為文或出版專著來闡揚此理念,並應用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此理論受到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J. Habermas)的批判詮釋學(Critical Hermeneutics)的相當影響。
馬濟洛將認知興趣區分為三類,即:(1)技術的或工具的:與任務有關,側重在工作方面;(2)實用的或對話的:包括互動和人際的了解;(3)解放的:經由自我反思獲得知識。最近馬濟洛更將此三領域減為練習的與解放的兩類,將技術的學習歸併於解放學習的類別中,因解放的學習現已應用在技術的領... |
記憶的結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憶的結構理論就是以人類記憶的構造來解釋記憶的現象。此派學者主張人類的記憶構造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神經系統與感官接受器屬於輸入部門(input unit);對訊息的處理方法,就是處理部門(working unit);將訊息儲存以供應用是屬於核心部門(core unit)。依此,而提出記憶的三種結構:
1.感官記憶:訊息由此輸入而作極短暫的停留,很快就會消退,如繼續加以注意,訊息就可以進入短期記憶中。 2.短期記憶:記憶的容量有限,將訊息保留於意識層面,易被其他新的訊息所取代。短期記憶的能力會受老化的影響。在短期記憶中的訊息,如經編碼的組織,可以轉入長期記憶中。 |
管理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工人。2.古典學派由法國發展的學派,意圖分析管理過程,確立概念管理,制定原則,依據原則提出管理理論。此學派將管理視為普遍過程,通常稱古典學派,有時稱「傳統」或「普通主義者」學派。古典學派之父是HrnriFaiol,他由上而下省視管理,闡述14項原則如後:(1) 分工。(2) 權力。(3) 紀律。(4) 統一指揮。(5) 統一領導。(6) 個人利益服從總體利益。(7) 人員的報酬。(8) 集權。(9) 各級機構。(10) 秩序。(11) 公平。(12) 工作人員任期的穩定性。(13) 積極性。(14) 團結精神。3....
|
創造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造力理論可以依據個體創造之行為加以細分,根據學者的歸納,創造力主要有四種研究取向:認知(cognitive)、人格特質(personality)、社會心理(social psychological)及系統(systems)理論,分別有不同的詮釋觀點及研究方法。二十種重要的創造力理論:
|
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
暫時性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性理論是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的倡導者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所提出的理論。
對波帕而言,科學發展的歷史是一連串的「臆測」(conjectures)和「反駁」(refutations)的過程,而科學家的工作是提出一些猜測或假說,然後想辦法反駁它們。因為波帕認為真正的科學理論必須不斷地接受否證,所以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稱為永恆的真理。 因此,任何一種科學理論的提出,都可將之視為是「暫時性理論」,一旦當它再也無法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時,就應該以新的、適用的理論來取代它。因此科學知識是一個由暫時性理論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