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4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訊息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訊息理論旨在探討兒童如何運用其既有的認知處理與反應方法來與別人建立友伴的關係。
  持該觀點的心理學家認為,兒童處理社會所提供的訊息,約可分成五個步驟:即解碼(decoding)、解釋(interpretation)、找尋反應方式(response search)、選擇適當的反應(selection of an optimal response)和行動(enactment)。
  如果甲攻擊性較強,當乙不小心碰到他時(解碼),可能認為乙是攻擊他(解釋)。甲因而找尋記憶庫中處理攻擊行為的反應方式(找尋反應方式),包括攻擊乙、迅速逃離、向教師報告等。最後甲決定報以拳頭(...
社會溝通理論與旨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溝通理論概述 (一)溝通能力:重視文法規則以及語用規則。(二)言詞行動的結構:語言溝通的基本單位式將語句應用於特定情境即所謂言詞行動。包含意思要素與命題要素。言詞行動成功的結構為:1. 互為主體性:溝通雙方必須透過意思要素,建立相互了解、同意的人際關係。2. 命題內容層次:基於意思要素所建立的關係來傳達某些訊息。(三)言詞行動的有效性聲稱:1. 可理解聲稱─言詞的意義是可被理解的2. 真理聲稱─命題的內容是真實的3. 正當聲稱─言詞行動是正當得體的4. 真誠聲稱─說話者的意向是真誠的 人類的三種生活要素及興趣 1....
項目反應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IRT)在1970年代末期,有一些心理測驗學者致力於測驗項目難度的探討,由於這方面的研究需要複雜的計算過程,因此通常是以電腦來幫助運算。這些研究是以潛在特質模式為基礎的。潛在特質是個人潛在的能力,他可以經由觀察個人對測驗題目反應之間的關係,並透過數學的處理而獲得。有些學者則以項目反應理論來替代它。項目反應理論模式,可以使...
專業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業理論(professional ethics)每個心理健康專業機構都有自己的倫理準則,專業工作者必須熟悉自己專業領域的倫理守則與相關的倫理實務。當面臨倫理兩難情境或爭議時,這些規範不見得能提供特定解答或是標準答案,但是它們可提供普遍性的指引;了解自己專業領域的倫理內涵是對專業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多半的專業團體均有建立其專業倫理守則,以供該團體成員遵守。專業倫理之所以重要,消極方面是因為它可規範輔導工作者的行為,並讓其在從事輔導工作時,若遇到兩難情境,可以有所依循;積極方面則是它可保障個案及一般社會大眾的福祉,並可提升...
多元智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論2 研究方法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概論Howard 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包含了八種能明顯區隔且相對獨立的智能,每一種智能都是獨立運作的系統,然而不同系統間也會彼此互動而影響整體的智能表現。1. 語文智能:用來閱讀小說、撰寫文章或詩詞、有條理的說話、以及理解話語的能力。2. 數學邏輯智能:用來解決數學和計算問題、平衡收支、進行數理邏輯證明的能力。3. 空間智能:用來行走、駕駛、閱讀地圖及整理空間的能力。4. 音樂智能:用...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2 理論原則3 五種需要層級3.1 生理需求3.2 安全需求3.3 社會需求3.4 尊榮需求3.5 自我實現需求4 參考資料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 理論原則此學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馬士婁(A.H.Maslow),他所建構的心理學為融合了幾大著名學者的
生存-關係-成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存-關係-成長理論是由耶魯大學教授阿德佛(Clayton Alderfer)將馬士洛(A.H.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加以修訂,使與實證研究更為一致。阿德佛認為人類有生存(existence)、關係(relatedness)、成長(growth)等三種核心需要。這三種需要的名稱,各取其英文字首組成,故又名為ERG理論。這三種需要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生存的需要是指維持生存的物質條件,與馬士洛的生理與安全感的需要相對。關係的需要是指人際關係的圓滿和諧,與馬士洛的社會的需要相對。成長的需要則是指個人追求自我發展的欲望,與馬士洛的尊榮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相對...
刺激-反應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如Watson)與實用主義教育學家(如Dewey)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在於描述由刺激經驗所引發的行為改變。經驗是一種與週邊環境(物理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接觸,這種接觸使個體產生適應性的新行為,就如增強作用一節所提出的Thorndike實驗,S是指環境刺激,而R是指行為,而心理學家的目標,就是瞭解S與R的互動關係。教育學家則研究如何有效的產生正確(符合物理社會環境需求的)的行為。   心理學家如何解釋S與R的關係,會隨著經驗的增加而改變呢?S-R 理論認為,只要能夠以S來預期R,就達到研究的目標了。但認知心理學家(如James)則認為,與S的多次接觸會導致一種內化的歷程...
Watson, J. B. (1930). Behaviorism (revise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ames, W. (1983).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ohn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Y: Collier Books.
學習風格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者與同儕合作。這些差異可以部分預測某一兒童在哪一學習環境下學習效率最高。 關鍵字中文: 學習風格的理論英文: Learning style theory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152-153。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認知結構與基模3 組織與適應4 關鍵字5 出處 定義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其最大的貢獻是在兒童的認知發展與道德發展這兩方面。皮亞傑不採用當時心裡主學主流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們所強調控制實驗及數據資料統計結果推論解釋方法,而是指對個別兒童在相當自然情境下細密地、連續地觀察記錄他們對事物處理所展現的智能性反應,從而非希兒童的智能表現與其年齡的關係。他對兒童心智活動的解釋是,兒童的思維或心智活動異於成人,兒童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智力發展,並非只是表現於他的知識量的增加,而是在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