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4.31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仙跡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就不見了。呂洞賓認為是妖怪在搞鬼 ,於是站在仙跡岩上將蟾蜍釣起來降伏,自此蟾蜍山不再傳出「吃人」怪。由於仙 公站的大岩石上留有「三寸」腳印,所以後人穿鑿附會說是仙公的足跡,而稱其為「 仙跡」岩,西元一九四六年在岩下建廟奉祀衪。又有耆老說,事實上那個「仙跡」只 是一名到山上放牛的牧童所刻下的腳印,根本不是什麼「仙跡」。不管眾說紛云,一 般信徒寧可信其有,擔心那隻珍貴的「仙跡」遭人破壞,特別以鐵欄圈起來,所以現 在到仙跡若想目睹仙跡的遊客,大都被關在岩外,只能看到那塊大岩石了。
唱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演員歌唱時的曲調。各地方戲曲因所使用的方言不同,其唱腔曲調亦各異其趣。每個劇種或曲種都有一定的唱腔,同一唱腔又因演員行腔的不同而形成各種流派,如京劇中有派、汪派及孫派等。
徙薪曲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奏,上使人賜徐福帛十匹,拜為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桓《新論.見徵》。 (2) 徐先生:徐福,漢茂陵人,生卒年不詳。漢宣帝時徐福曾屢次上書言霍氏太盛,宜加以抑制。後來霍氏被誅,宣帝獎勵徐福,賜帛拜官。 (3) 直:直的煙囪。,音ㄊㄨˊ,煙囪。,或作「突」。 (4) 曲:動詞,使彎曲。 (5) 嘿然:不作聲。嘿,音ㄇㄛˋ,同「默」。 (6) 息:同「熄」,火勢熄滅。 (7) ...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入門書。九○年代。 首先是前衛出版《呂赫若集》,除〈牛車〉以外,另收錄〈暴風雨的故事〉、 〈婚約奇〉、〈萍蹤小記〉、〈女人心〉、〈逃匿者〉、〈鄰居〉、〈玉蘭花〉、〈山川草木〉、〈風頭水尾〉、〈冬夜〉等十一篇小說,呂赫若的戰前作品,包括評論與小說,陸續發表在《民眾日報》,並於1995年7月出版《呂赫若小說全集》。 評價 ●呂赫若被評為「台灣第一才子」編輯109702120
莫泊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成了傑作《羊脂球》,獲得巨大成功。福樓拜稱之為「可以流傳於世的傑作」,於1880年收錄於《梅塘夜》。1880-1891年是莫泊桑的高產期。1881年他發表了第一卷短篇小說集,兩年之內就重印了十二版。1883年他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生》。莫泊桑時常出國旅遊尋找靈感。他因寫作而名利雙收,出入巴黎的上流社會,他卻縱情聲色、流連風月,後來染上梅毒。莫泊桑喜歡隱居,孤獨與沉思。他常常獨自前往各地旅行。同時他也保持著和其他作家比如大仲馬和泰納的聯繫。福樓拜也繼續關心著他的文學創作。他和龔古爾兄弟也有過短暫的交往,但是...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社會主義。中學三年級,創作處女作『媽祖祭』投稿張文環主辦的「臺灣文學」,未蒙刊出。四年級創作『征台』,投稿日人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仍未獲刊出。民國三十二年,春天,中學畢業,再度寄出日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這次總算在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發表「處女作」,四個月後,又發表小說『春怨』。這兩篇作品,寫出少年浪漫的情愫,深受喜愛異國情調、藝術至上的西川滿欣賞。它反映台灣青年在皇民化運動中,已經完全認同問題。他無視文學的社會性,也不知道文學的時代使命。他華麗、耽美主義呈現一種「異味」。他曾受聘「文藝臺灣」擔任助理編輯...
闊論高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談闊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高談」一詞出現的時間相當早,在《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中就有「高清論」的用法。「」與「談」通。「高談清論」就是高雅不涉俗務地談論。後來「高談闊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地高超、範圍廣闊地談論始見唐代呂巖〈徽宗齋會〉詩的開頭兩句「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呂巖就是呂洞賓,相傳學道成仙,為八仙之一。後來這句成語引申有「痛快而無拘束地談論」的意思。例如《三俠五義》第二一回:「換盞傳杯,高談闊論。」又被引申泛指沒有實質內容,空泛而漫無邊際地談論。例如《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們三個人圍著煙燈談天,席面上主賓四位,也在那裡高談闊...
春心飛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間愛慕的情懷,像風中飛絮,不能自主。宋.秦醇《意哥傳》:「玉枕相連,繡衾低覆,密語調簧,春心飛絮。」
高唱入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歌聲響亮,高入雲霄。語本《西京雜記》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擊筑,……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婦數百皆習之,後宮齊首高唱,聲入雲霄。」後亦形容文辭、聲調激越高昂。清.嗣同〈致劉淞芙書〉:「拔起千仞,高唱入雲,瑕隙尚不易見。」
半就半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半推半就」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但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採。半推半就1>,又驚又愛,檀口2>搵3>香腮4>。 〔注解〕 (1) 就:本指到職、就位,俯就。引申為依隨,順從的意思。 (2) 檀口:明.陳繼儒《枕.檀暈》:「按畫家七十二色有檀色,淺赭所合,婦女暈眉色似之。人皆不知檀暈之義何也?」畫家顏色中檀色,是淺赭色、淺紅色。所以婦女的紅脣稱為檀口。 (3) 搵:音ㄨㄣˋ,本是用手按住,後用嘴抵住、貼住也叫搵。 (4) 香腮:美人的面頰。腮,音ㄙ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