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3.1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於行,講求義氣。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好義。」
巧便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巧詭詐,逢迎諂媚。唐.陳鴻《長恨傳》:「蓋才智明慧,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懲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彰美,懲罰醜惡。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一齣:「旌懲惡,申公匪私。」
改惡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正惡行,走上途。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後改惡向,朝上帝禮拜三清。」也作「改惡從」。
廣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施,廣泛的行助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應田園典鋪,俱託內姪王文用管理,自己只是在家中廣行事,仗義疏財。」
疾行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太過急躁,難免草率而不完。《西京雜記》卷三:「枚皋文章敏疾,長卿制作淹遲,皆盡一時之譽。而長卿首尾溫麗,枚皋時有累句,故知疾行無跡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範。《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自京師始,繇內及外。」後世亦稱國都所在地為「首之區」。
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養人」出於〔孟子‧離婁下〕;孟子說:「以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的意思是告訴為人君者,美德只是用來「獨其身」,只對自己有幫助,若單憑個人的美德,不造福人民,就要迫使人民屈服,是私心的做法,不會使人民心服。
  反之,若能將美德推面廣之,以仁恩教化人民,讓人民心甘情願的跟自己一樣的同歸於,不但自己好,人民也好;這是把公諸於人,大公無私的表現。如此才能「兼天下」,才能讓天下人心悅誠服。(參見「心悅誠服」)所以「服」和「養」有很大的差別。「服」在於統治,「養」在於教化。國君必須教化人民為出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設、推動或贊助慈事業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籍貫不詳,早年出家,四處雲遊,在河西時遇見淨土宗大師道綽,拜道綽為師,專修念佛。後在長安廣行教化,從者不可勝計。著有《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一卷、《往生禮讚偈》一卷等。後人尊為淨土宗二祖,也稱為「光明大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