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道勸懲惡,凡人為得福,為惡則得禍。《書經.湯誥》:「天道福禍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峻傳》:「嗚呼!福禍淫,徒虛言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良的人。《論語.子路》:「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西遊記》第一二回:「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
2.心地慈悲,常作好事的人。《紅樓夢》第三九回:「我們老太太、太太都是人,合家大小都好喜捨,最愛修廟塑神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導人向。《管子.內業》:「賞不足以勸,刑不足以懲過。」《三國演義》第二回:「今海內統一,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經商。《韓非子.五蠹》:「長袖舞,多錢賈。」
高價。《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賈而沽諸?」也作「價」。
恂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循循誘」。見「循循誘」條。01.《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論曰:『……恂恂導,使士慕成名,雖墨、孟之徒,不能絕也。』」善誘循循"> 
心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和,內心卻很惡毒。也作「面心狠」。
救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救失」一語出自〔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智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而救其失者也。」此謂學習者有四種不同的缺失,教師施教時必須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人貪求多學而過於龐雜,因而未能融會貫通;有人好高騖遠,而所學粗略不實;有人見異思遷,不知取捨,而學不專精;有人畏懼困難,畫地自限而不求上進。這四種缺失,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心性不同,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心性,然後才能補救學生的缺失。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心性缺失,助長其;失之多者使其能夠融會貫通,失之寡者使其能夠進於篤實,失之易者...
懲惡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惡人,獎勵良的人。如:「法律要能懲惡獎,才能贏得公信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顧一己的修養。如:「人活著與其獨,不如兼。」
點頭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頭表示贊成,並加以稱許。《儒林外史》第一回:「吳王歎息,點頭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