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善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慈善的行為。如:「他生平恤孤濟貧,多行善舉。」
|
納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從善如流」。見「從善如流」條。01.《晉書.卷一一一.慕容暐載記》:「苻堅機明好斷,納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銳於進取。」
|
褒善貶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揚好的,批評壞的。如:「為政者若能經常褒善貶惡,將可導正人們的道德觀,改善社會風氣。」明.桑紹良《獨樂園》第一折:「其中褒善貶惡,尊君抑臣,內夏外夷,正名謹分,也不是等閒的文字也。」
|
性善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的人性學說主張。認為人初生之始,本性即為善。
|
好善樂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做善事,樂於施捨以幫助他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夫妻兩口,為了疏財仗義,好善樂施。」也作「樂善好施」、「好施樂善」。
|
勸善懲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善人,懲誡做奸犯科的人。語本《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漢.王符《潛夫論.三式》:「今則不然,有功不賞,無德不削,甚非勸善懲惡,誘進忠賢,移風易俗之法術也。」《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壹切比三輔尤異。」也作「勸善戒惡」、「勸善黜惡」。
|
責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切磋督責,希望對方品格能止於至善。《孟子.離婁下》:「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
積善餘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指多行善事,福佑後代。《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易稱『積善餘慶』,徒欺人耳。」
|
慈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慈而好善。《北史.卷四四.崔光傳》:「光寬和慈善,不忤於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為為人慈善,以致召禍,累了我兒。」
|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來的人不懷好意,懷有好意的不會來。如:「對頭來了,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們還是快走吧!」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