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有辯(遍)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有辯(遍)之度」是指君子通達事理,懂得使各種事情達到完的規矩和法度;這是〔韓詩外傳‧卷一〕中的一則論述,辯和遍相通。文中說:君子懂得使各種事情達到完的法度,用來治氣養生,則壽命會長過彭祖;用來修養品格、提升自我,則名聲將與堯、禹並稱;用在進退出處的決定方面,則能做到明辨時機--時機合宜就全力發揮,時機不宜則暫時退隱。使各種事情達到完的規矩和法度 ,是「禮」的精髓,所以君子的「遍之度」就是「禮」。充分發揮「禮」的精神就可以使事事合宜完。思考處理事情,要以「禮」為原則,依據禮,則條理清楚、結果順利;不依據禮,則條理不清、結果混亂。日常生活飲食起居若遵循禮,就能處處恰切合宜;不...
蒲邑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讚許他有恭敬、忠信及明察三。語本《孔子家語.辯政》:「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其境曰:『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哉由也,忠信而寬矣。』至廷曰:『哉由也,明察以斷矣。』」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賢良的人。如:「他是一位好樂施的淑君子。」
始令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的開頭,圓滿的結局。《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暨傳》:「諡曰恭侯」句下裴松之注引《楚國先賢傳》:「今司徒知命,遺言卹民,必欲崇約,可謂始令終者也。」也作「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十項道德行為。《大智度論》卷四六:「復次,有二種戒,有佛時或有或無;十有佛無佛常有。」
改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正過失,走上正途。宋.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改過。」
好施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好施捨,樂於行以幫助他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再說施家,自從施濟存日,好施樂,囊中已空虛了。」也作「樂好施」、「好樂施」。
財難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捨財為,求援者便接踵而來,以致無法應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良好關係。南朝梁.簡文帝〈相宮寺碑〉:「皇太子蕭緯,自昔蕃邸,便結緣。」《西遊記》第一二回:「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緣。」
2.俗稱好姻緣為「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詩經.邶風.凱風》:「母氏聖,我無令人。」後借為對母親的美稱。《文選.楊修.答臨淄侯牋》:「體發旦之資,有聖之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