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這個。《詩經.大序》:「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
街譚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夢裡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富貴的虛浮,和人世的變化無常。從此一心向道。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南柯一夢」,用來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
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隨筆體裁品評詞句,論述詞調源流及作家得失的書。體裁略如詩話。如《人間詞話》。
越人視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人極冷淡而不關心。語本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張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驚訝得說不出話的樣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
時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某一時間中方存在的效果。如:「這張發票已過了時效,留著它做啥?」
2.法律規定一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或因繼續特定的事實狀態,所產生之法律效果。例如:《民法》的消滅或取得時效、《刑法》的追訴權時效與《行政罰法》的裁罰權時效等。
亡戟得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齊、晉戰爭時,有一士兵在混戰中,遺失戟,而拾得矛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後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兮」、「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殹。」
寶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惜喜愛。《後漢書.卷二七.杜林傳》:「林前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寶愛之。」宋.劉子翬〈兼道攜古墨來〉詩:「汗青得失更誰論,尤物競為人寶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