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冒進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決策者處理國際爭端時所採行的政策。當危機發生時,決策者在衡量利益得失後,為維護本國利益所採取訴諸戰爭的冒險政策。
潛夫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東漢王符撰,十卷,三十五篇,合敘錄為三十六篇。內容為評論當時政治得失,反對讖緯迷信。因其隱居著書,不欲章顯其名,故名其書為《潛夫論》。
戶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理戶口調查、登記及其他有關事項的業務。如戶口普查、戶籍登記、國籍之得失、人口統計、人口政策等皆屬其範圍。[例]戶政機關、戶政事務所
陸地神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忘卻得失、安貧樂道的隱士。《幼學瓊林.卷二.衣服類》:「葛巾野服,陶淵明真陸地神仙。」
吟詠情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詠詩歌以抒發感情思想。《詩經.周南.關雎.序》:「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或以吟詠性情,或以述德顯功。」
芒刺在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帝:劉詢(西元前91∼前49),漢武帝的曾孫,繼漢昭帝後即位。因幼年流落民間,深知民間疾苦和吏治得失,故親政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邢鼘匈奴臣服,威震西域。 (2) 謁見:通名刺進見。後泛指進見尊長或參拜宗廟。謁,音|ㄝˋ。 (3) 光:霍光(?∼西元前68),字子孟,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縣南)人。武帝時,為奉常都尉,甚見親信。昭帝時,為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秉政二十年,未嘗有過。卒諡宣成。 (4) 驂乘:音ㄘㄢ ㄕㄥˋ,古代乘車陪坐在右邊的人。 (5) 憚:音ㄉㄢˋ,害怕、畏懼。 (6) 芒刺:草木莖葉、果殼上極為細小的刺,黏刺在皮膚上很難拂去,令人痛苦不安。
炫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炫耀賣弄。《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數。」
星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天文的官吏。唐.韓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誌銘〉:「星官曆翁,莫能與其校得失。」。《宋史.卷四七八.列國世家一.南唐潘佑傳》:「因薦平知省事,又薦星官楊熙澄為樞密使」。
跌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明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可見及萬里,形容對遠方的情況非常了解,見識非常高明。《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璽書既至,河西咸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網羅張立之情。」後亦用來比喻目光遠大,洞察先機。《清史稿.卷四二七.羅惇衍傳》:「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於臣工奏摺皆示得失,明見萬里。」也作「明鑒萬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