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83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世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間盛衰治亂的氣運。《文選.班彪.王命論》:「歷古今之得失,驗行事之成敗,稽帝王之世運。」《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太宗皇帝一日宣喚袁天綱入司天臺觀覷天文,推測世運。」
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唐朝杜佑撰,二百卷。依劉秩.政典而增廣之,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八門,上溯黃、虞,下迄天寶,博取五經群史,及漢魏六朝人之文集奏疏中有稗得失者,每事以類相從,於歷代沿革,詳為記載。
佹得佹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失出於偶然。語本《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敗也,俏敗者也,初非敗也。」
殺生之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控生死大權。《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擅殺生之柄,通壅塞之塗,權輕重之數,論得失之道,使遠近情偽必見於上,謂之術。」也作「殺生之權」。
封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洩露,稱為「封事」。《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唐.杜甫〈春宿左省〉詩:「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妄動輕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大意是:過分貪求利益就會開始憂慮,引發疾病,削減智慧,導致失去權衡輕重、得失的能力,一旦事情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地採取行動,便使得災禍降臨。後來「輕舉妄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未經慎重考慮,即輕率地採取行動。
踣不復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療育服務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止、或大幅改變某一早期療育方案而來。不過要是行政人員根本沒有做上述決策的意圖,則這類的評鑑就會變得失焦而不具意義。 因此,Sheehan&Snyder(1996)認為早期療育方案的影響或成果的評鑑,除須有早期療育理論設計的引導外,它們也應有早期療育專業人員真正的決策需求所指引,才容易獲得成功。(四)政策性評鑑政策性評鑑所做的,乃是要找出兩個以上服務早期療育兒童的單位(通常為中央與地方單位)之所有相關的政策,並找出政策重複與矛盾的部分。吾人如欲進行澈底的政策性評鑑,則須對所有的法規、政策、資源、以及各單位所提供...
議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禮制的得失因革。《禮記.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巷語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