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5.57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鹼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蒸製麵食所調和的鹼過多,以致麵粉呈黃色,含有澀味,稱為「鹼大」;反之,所調和的鹼過少而致味酸者,稱為「鹼小」。
氣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血氣脈息。漢.桓寬《鹽鐵論.輕重》:「陽氣盛則損之而調陰,寒氣盛則損之而調陽,是以氣脈調和,而邪氣無所留矣。」《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集韻.平聲.沾韻》:「酟,和也。」
至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調和。《文選.成公綏.嘯賦》:「摠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
琴瑟和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夫妻感情諧樂和合。參見「琴瑟調和」條。《聊齋志異.卷六.孫生》:「孫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兩女,十餘年從無角口之事。」
移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心正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同』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若以烹調為例,在熬煮羹湯時,會適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調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處之道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裡去調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
妙法蓮華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另有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十卷》、隋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譯的《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都是本經的同本異譯。本經的重點在調和大小乘的衝突,以為一切眾生都可成佛。且以種種譬喻闡述佛法深刻的思想,普受歡迎,也是天台宗和日本蓮宗教理的依據。簡稱為「法華經」、「蓮經」。
學習障礙資源班課程內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練課程既有走路、跳、攀、爬、投擲和滾等動作。3. 精細肌肉動作活動精細肌肉動作包括手指、腕部、手眼協調和雙手協調等小肌肉的動作。4. 溝通活動語文溝通能力訓練課程包括聽語和說話能力,諸如聽話理解能力、聽從指令、表達能力和說話能力等。5. 視覺活動視覺活動的訓練課程包括視覺區別能力、視覺記憶力,和視覺動作統整能力的訓練。6. 聽覺活動聽覺活動的訓練課程包括聽覺鑑定能力、聽覺區別能力和聽覺記憶力訓練。7. 認知活動經由各種遊戲活動訓練兒童的認知能力,諸如思考能力、關係和差別概念、比較、對照觀念和問題解決能力。8. 社交活動兒...
腑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內臟器官的總稱。《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