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00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陰陽調和,甘露滋潤。雨水分布均勻。《文選.任昉.奉答勑示七夕詩啟》:「雖漢在四世,魏稱三祖,寧足以繼想南風,克諧調露。」
蛋彩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西洋繪畫技法。將顏料調和蛋白、蛋黃和水,也有另加蜂蜜、樹皮等。如此塗料能使畫面有光澤,不裂,不剝落,且不褪色。流行於歐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
馬太受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根據耶穌受難故事、《馬太福音》第二六、二七章的詞句譜成的宗教音樂,由朗誦調和抒情調、神劇及合唱構成。德文Matthäuspassion的中譯名。以許茲和巴赫的作品最有名,又以巴赫作品編號BWV244最常被演奏,該曲創作於西元一七二七年(在萊比錫擔任教會指揮時),內容共有「最後的晚餐」、「耶穌之死」共六十八首曲子所組成。而演出時須有兩個管弦樂團、多位獨唱者,以及少年與混聲兩個合唱團,加上管風琴伴奏,演奏全曲需要約三小時。
和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勸解。《紅樓夢》第三一回:「必定是你兩個拌了嘴了,告訴妹妹,替你們和勸和勸。」
和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食物的味道。如:「和味養身」。《藝文類聚.卷九九.祥瑞部下.鼎》引晉.郭璞〈贊〉:「和味養賢,以無化有。」
勻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均勻。《紅樓夢》第四四回:「攤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
漆砂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生漆調和砂粒所製成的硯臺。外形類似澄泥,質量特別輕,入水不沉。相傳為宋代宣和內府的製品,明代藝人盧葵生曾經仿製。
搖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煤末黃土用水調和,分成小塊狀,放在篩中簸搖,稱為「搖煤」。若搖成球狀,則稱為「元煤」。
調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召、安排和運送。如:「從四方調運而來的補給品,解決了災區的危難。」
冰炭不相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立的雙方無法調和或不能相容。也作「冰炭不同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